兵部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下地土之图。
可见,兵部主要掌管的是民间武科举的选拔、民兵、厢军、武器装备和地图测绘等等。
兵权三分,实力属兵部最弱。
强势如辛弃疾,去了兵部任长官,少不得要与枢密院扯皮打仗,即便与枢密使蔡卞相交莫逆,怕也会有不谐之事。
接到诏令后,费宏三日后便启程赴京,年前便可抵达汴梁。辛弃疾与资哲则定于来年节后赴任。
旬休时,冯过头天晚上回家,次日午后去拜访资先生,请教八股制艺。
府学训导、嘱托皆是不第举人,学问自是有的,也擅于制艺,但都是死板地遵循格式套路,行文呆滞,毫无新意生气。这也怪不得他们,若是能作出花团锦蔟的时文,早就科举通关了,哪里还有来做这苦哈哈的差使?
资哲则是真真正正的明师,翰林院掌院学士呢。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翰林院既是国家考议制度、详正文书、谘议政事的职官机构,同时又是国家重要的选才、育才、储才之所在。
翰林院直接受命于皇帝,承担皇帝咨询、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职责。学士负责撰写、详正文字、考议制度等,随时备天子顾问;侍读、侍讲负责为皇室成员讲读经史;修撰、编修、检讨负责撰修实录、史志诸书等。翰林院职责还包括掌管科举事务,教习庶吉士,组织经筵典礼,稽查理藩院档案等。
小主,
从掌院学士,到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不能写一手好文章,如何做得皇帝“秘书”?
资哲当年受排挤打压,心灰意冷之下愤然辞官,心下实有诸多不甘,好在正可与书为伴,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信江书院教授学生,亦是一种乐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诸多学生当中,他最看重的便是冯过。
在他看来,此子早慧,早早地展露出了读书天赋,算是真正潜力无限的读书种子。五年前,冯过以九岁之龄过府试成为本府最年幼的童生,放诸国朝也是罕见之极,就此坐实了“神童”之名。其时,依冯过的能力,过院试也是不成问题的,黄口秀才呀,想想都令人震惊。但资哲却生生压下了此事,不让冯过参加院试,个中缘由他与冯居庸仔细分析过,也得到冯家的赞同。
王临川在《伤仲永》一文中说:“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资哲不欲冯过成为方仲永,恐其泯然众人,不让其过早院试,绝非打压,乃是寄予了深厚期望,要让他夯实基础,他日方可成就栋梁之才。
欣慰的是,冯过这数年来的表现证明他是正确的,此子的时文在他悉心指点下进步神速,已然褪去早前的凝滞呆板,时常会写出新意来,这才是读书人的康庄大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