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绿柔深深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77 字 14天前

再譬如这位陆渐鸿,与左思一般,却也是一位大人物,名垂千古。

“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这边的徐元杰轻叹道:“我虽不识茶仙,先生却与其往来甚密,其自嘲曰‘余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先生云……”

听着徐元杰一番说辞,冯过在脑中构建出一幅幅画面----

某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嗯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

积公请居住当地的饱学儒士李公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嗨,想多了噻,冯过微微摇头,不过,在那个时空,陆茶圣与饶城可是有不解之缘的。

新世纪前,上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名便是“陆羽泉”,销量占全市九成,尚未成年的冯过也不止一次喝过,物美价廉。

“陆羽泉”不止是啤酒名,而是当地的历史遗迹。

安史之乱后,陆羽于至德元年从湖北天门沿长江而下,经鄂州、黄州、彭泽等地,一路游览寺观,采茶品水,结交名士,来到上饶。

他于饶城建一草堂,辟数亩茶园,凿一口石井;环居栽竹种花,翠竹冉冉,垂柳丝牵掩甬道,紫藤缠绕,小径交错布花间。他志在山川茶泉,要在此隐居,研究茶事了。此地,就是后世的上饶市一中,从前称茶山。据清同治十一年《上饶县志》记载:“陆鸿渐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广教寺。昔唐陆羽尝居此,号东岗子。刺史姚骥尝诣所居。凿沼为溟渤之状,积石为嵩华之形。隐士沈洪乔葺而居之。图经羽性嗜茶,环有茶园数亩,陆羽泉一勺。”

由于这一泓清泉水质甘甜,被陆羽评为“天下第四泉”。唐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中有“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之句。清代张有誉《重修茶山寺记》:“信州城北数(里)武岿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陆鸿渐先生隐于尝品斯泉为天下第四,因号陆羽泉。”宋代韩元吉的《南涧甲乙稿·两贤堂记》也载:“广教僧舍,在城西北三里而近。……有茶丛生数亩,记老相传唐陆鸿渐所种也,因号茶山。泉发砌下,甚乳而甘,亦以陆子名”。可惜在后来“挖洞”时,将泉脉截断,在这眼古井泉边上只保存清未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流清洁”四个篆字,成为了后人凭吊古迹的唯一标志。

青楼,名ji,茶圣……好吧,人生何处不娱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