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锥处囊中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66 字 4天前

黄潜善“有幸”见过一幅冯过的字,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资哲那里一窥究竟。

这一看,他整个人都不好了,第一个念头是质疑其真实性:舞勺之年能将字写成这样?太玄幻了些吧?莫非是资既明为捧得意门生而假其名之策?但将心比心,换了是他就绝无可能,文人最最在意的便是名声,为此不惜与他人拳脚相向乃至于对簿公堂。有那么一小撮人为了生计与人捉刀售文,但这是开宗立派诶,是会青史留名的,谁能舍弃?

接着他又嫉妒不已:这冯过何其幸也,竟被他悟得书法之道。若换作是自己,依着首辅酷好书法,定必会成为其心腹之人。更要紧的是,官家精擅书画,且自创“瘦金体”,有“改之体”……不,是“茂和体”作为敲门砖,岂非与皇帝也成了同道中人?

当然,这种羡慕嫉妒恨的龌龊心思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于人前只能大加褒奖。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也不知当时是怎么想的,许是想近距离看看那字,他伸手去取了稿纸……字自是“改之体”无疑了,那么这俊俏少年必是近来风头正盛的冯过了。

他先是欣赏那字,手指下意识的凌空临摹。稍后,他的注意力转向文章内容,这一看愈发不好了。

他黄茂和可是二甲进士,而且是前列的那一挂,运气好些跻身一鼎甲也不是没可能。若写不得一手好八股文,能有今日?但,这样的文章……委实太令人垂涎三尺了呀。诶,仅这破题、承题与起讲便足见其非同寻常之处,只要后面不垮,必是一篇可为程文的文章。会垮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冯过院试、乡试的文章都已被刻印成册,早已被剖析解读透了,哪作得了假?

结论是,此人妖孽也,不可以常理度之。

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

既不好打压……咳咳,那就拉拢。敌人太强,就把他变成朋友嘛。

怎么操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成为他的房师即可,“春秋”房只有两位同考官,至少有五成把握。再者,自己可是看过其首场制文的,到时找出来便是。

门生能被录取,固然要感谢“皇恩浩荡”,但是他们更要感谢赏识他们的考官,是考官让他们从成千上万的考生中得以脱颖而出,在政治相对清廉的时代,这种关系也会促进座主门生相互激励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对于皇帝巩固统治是积极的。

科举时代十分重视考官和中榜考生的关系,甚至比授业的老师更重要。因为考官不仅有学问根底,不乏硕儒,还有权力和人脉背景,对于提携中榜的考生至关重要,彼此往往就结下荣辱与共的裙带关系,在仕途上共度风雨。由于考官身份不同,主考官被高中的考生称为座师,同考官被称为房师,考生也就成为考官的门生弟子,敬考官如父母。不仅如此,学生还对老师的老师也连带尊重,便有了二传弟子、三传弟子之类的讲究。

“天地君亲师”,这五个字,天与地放在前头,乃是敬畏神灵的表现。跟着后面的是君王、父母、老师三位,都是必须终生依附和顺从的权威。

门生对座(房)师,无不奉事惟谨。这里头除了师生之间的道义,也含蕴了一些功利的因素。在君主:专制时代,朋党政治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所谓朋党政治,就是执政者多用私人。乡党、同年(即同科进士,类似于今天的同学)、亲戚、门生、故旧等等,都属于私人的范围。荐贤禀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只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操作中,不避仇的很少,不避亲的倒是比比皆是。因为这层原因,就不难理解座主在门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其显赫和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