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开封城北角夷山上曾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见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淌出来的水十分浑浊,又咸又涩。城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加上污水横流,可把老百胜给坑苦了,饱尝泥泞之扰、疫病之灾。
全城父老乡亲在一起议定,堵死这口害人的泉眼。用石头填,磨盘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不见了踪影。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冲得千疮百孔。人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凭它祸害古城。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夷山泉眼里打水,一个漩涡将水桶卷得无影无踪。不久他乘船外出经商,在大海上水手打捞起一只水桶,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里丢失的水桶。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来泉眼底下通着东洋大海哩!有海妖兴风作浪,怪不得恁厉害,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呵?
正当百姓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时,一连几夜古城上空都响彻着“造塔!造塔……”的叫声。人们心情振奋,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妖,咱们就在泉眼上造塔!”可是,那时人们只会造桥,别说造塔,连塔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全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工巧匠们聚在一起,谁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天,忽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沿街叫卖:“卖塔哟,卖塔!”人们顿时围过来争着观看,见他手中托的那件东西用楠木雕就,像一头粗一头细的红萝卜,又像一座摞起来的亭阁,玲珑剔透,十分可爱。原来这就是塔呀!工匠头拱手施礼道:“老人家,这塔俺们买了。老人瞧瞧大伙开腔道:“你们要塔干啥呀?”工匠们抢着说“我们要在海眼上造塔镇妖,为民除害!”“好,有志气。那就塔送给你们吧!”老人乐呵呵地放下木塔,飘然而去。
工匠们把木塔拆开合拢,反复几次,里里外外琢磨个遍。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谈何容易!一到施工问题全来了。这天,赠塔老人忽然来到夷山,见工地上推满材料不见施工,质问道:“你们造的塔呢?”工匠头说:“俺们正在发愁哩,一层二层好造,往上就难办了,光料就运不上去。”白发老人生气地说:“这点事都办不了,还说啥为民除害哩!”他夺过木塔,用脚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里,只露出一个塔尖尖。半晌,人们回过神来,又鼓起勇气,摩拳擦掌地说:“咱们城都能造,还怕造塔?”他们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层层把塔埋起来,大伙不禁豁然开朗。这时,人们才发现白胡子老汉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听空中隐约传来爽朗的笑声。工匠头说:“一定是班爷下凡来点化咱们的!”说着,便带头向空中遥拜。
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地造起塔来。工匠们先在海眼上盖了第一层,然后用土把它埋起来,修成坡道运料,接着盖第二层,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样。依次类推,一直盖了十三层,最后把封的土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据说人类的第一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后来,人们塔越越多,越干越聪明,才创造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从夷山造塔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海水了。这座塔便是铁塔,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冯过嘚吧嘚吧说罢铁塔的“前世今生”,展示了博学广识,又被成功的装了一回。
好在众人已然免疫了,由得他嘚瑟去。
“后面那片松林有什么说法?”没听到一片“奉承话”,冯过似乎有点意兴阑珊,想起先前在塔上看到不远处山谷下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松林,下意识的问了声。
“是野猪林。”辛圹答道:“听说早年且有猛虎出入,近年来汴京外扩,猛兽倒是少了。”
辛弃疾“举贤不避亲”,直接让孙子进兵部观政,对外界的质疑置若罔闻。老辛还是一如既往的顽固且强势哪,铁了心要让后辈“弃文从武”,虽然兵部权利不如枢密院与殿前司,但再怎样还是与武事有关的嘛。
“野猪林……”冯过眯了眯眼,意味深长的轻叹一声:“秋来松针黄,入林走兽急。”
顿了一顿,他拍拍手:“小春哥,咱们看看去呗。”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啧啧,那可是名场面哪,既然来了便去“瞻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