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英雄好汉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2901 字 4天前

“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去也。”

那个时空,被宋廷招安后,给宋江们的官职是巡检史,根据《宋史·职官七·巡检司》,巡检的职责是“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也就是各地的公安局长或者武警中队长、大队长,也就是说,给宋江们的官阶高,官职低。

北宋朝官李若水,极度仇视农民起义军,反对“招安”,可他却又亲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于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诗: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然而,《大宋宣和遗事》说宋江被招安后跟随朝廷大军去征讨方腊,这就有点扯了,或者说作者考证不严,把彼宋江当成了此宋江。

方腊可是黄袍加身称过帝的,势力比宋江的梁山好汉大得多。剿灭方腊用了十五万大军,里面还有精锐的中央军——禁军,而打败宋江只用了临时招募的不到两千人的地方部队,双方差距明显。

那么,为什么会有宋江参与征讨方腊这事呢?天下的事太过巧合,因为在征讨方腊的宋军中还真有个将领叫宋江,重名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三朝北盟会编》引《中兴姓氏奸邪录》记载童贯率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将领;《三朝北盟会编》引《林泉野记》又说刘光世、杨可世、宋江三路捉拿方腊;《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则说赵明、赵许、宋江都是王涣的裨将。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有个宋江参战,只是这个宋江将军不太有名,史书上没有给他专门立传。

《折可存墓志铭》给出了宋江的最终归宿:

“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意思就是,宋将折可存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役,剿灭方腊后升了官,官阶是第三十阶武节大夫。率部队回师的路上,接到皇上的命令,顺手灭了宋江,连升三级,把宋江的武功大夫这官抢了来。

这说明,宋江在二月投降,不久后又反叛了,然后,在五月再次被打败。估计这次,折可存不会手软,宋江凶多吉少。

是性格本就反复无常,还是自知不会有好下场而亡命一搏?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在冯过看来,即便当了“皇帝”便违背初衷的方腊让人不齿,那也远比宋江英雄的多。

若依着那部名着所描绘,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就是无法无天、穷凶极恶的土匪。

梁山根本不是替天行道,只是一个黑社会的团伙而已,一百零八将只有鲁智深配得上英雄,其他人最多算个好汉,有些人的举动实际是禽兽不如,实属人渣。

梁山上没有耕地,所以军粮一部分是靠几位出身地主阶层的头领捐献的,柴进、穆弘、李应、卢俊义四位头领捐献了全部身家,也有被捐献的。其他钱财和军粮更多是透过抢夺而来,朱贵的酒店就是个黑店,坑害往来客商。梁山几次出征是为了筹集军粮,他把军粮拿出少部分给普通百姓做个样子,大部分带回梁山,手段和土匪一样。如果说宋王朝依靠苛捐杂税来剥削广大底层农民,梁山是依靠抢夺和下三滥的手段获取资金粮食,手段也不光明,和土匪又有何异?

梁山攻破一座城池,拿到少量的粮食分给大众,自己拿到了大多数。但是随后撤军,既不留守将领军队驻扎,也不把民众迁走。城池还得被政府军所控制,宋朝政府知道一城的粮库都被掠夺殆尽,岂肯善罢甘休,他们势必加大对当地平民的剥削,获得的粮食还得交上去,还得额外再交,梁山军实际是在变相的向城中居民掠夺粮食。

三打祝家庄,二打曾头市是纯粹是黑社会的火并,一个黑帮和另一个黑帮的较量。打祝家庄是因为时迁被捉,祝家几位领导人口出狂言,结果梁山大军去教训教训。攻打曾头市是因为曾家抢了给宋江的马,曾家也是口出狂言,结果梁山军两次讨伐。攻打大名府是为了救卢俊义,卢俊义落得如此下场都是宋江。吴用设计陷害,最后救了卢俊义,大名府死亡超过三万人,只是为了让卢俊义上山。攻打东平府、东昌府是因为卢俊义、宋江两位头领争夺黑社会首领的大位。上述举动梁山更像是黑社会,而不是义军。

梁山最终招安,成为了朝廷的鹰犬,尽管无数头领痛恨朝廷,但是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一提议,尽管前两次招安没有成功,更多是梁山和朝廷讨价还价,要个高职位。老百姓最后还得受到腐朽的宋王朝统治,梁山军成了维护宋朝的工具,何来替天行道,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所谓好汉,更多的是指有血性,讲义气,有一技之长,但是并不是能打打杀杀就是好汉,为了一己私欲而损害他人利益,行为卑劣者算不上好汉,最多只是个莽汉或者地痞流氓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数人

“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