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冯过在,后厨自是打起百般精神烹制。
关于炒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学会了用油煎东西吃,但是没有明确记载说怎么样炒菜。南北朝时期有文献直接记载了炒鸡蛋的做法。所以说中国的炒菜历史最早可以推到南北朝时期,但这不是绝对的。
炒菜在中国的历史上姗姗来迟的原因有两个——锅和油。
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做菜饭都是用蒸和煮、烤的方式,在《礼记·内则》里就曾记载过“八珍”(烹饪的技巧和方法),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这是周天子才能享用到的,这其中,哪个有“炒”的概念呢?!比如淳熬、淳母,简单说就是盖浇饭。
《齐民要术》中记录了炒鸡蛋的做法:“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却腥翠五藏(同脏),又净洗,细创如笼肉。细切葱白,下盐鼓汁。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
自昌之后,炒菜就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比如大昌时着名的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小天酥(鹿鸡同炒);而大定出现了薄铁锅,使得快速加热成为了可能,因此炒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植物油最初利用在东汉末年,三国。最初,人们只能用植物油点灯,甚至用来引火。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植物油所具有的香气和可食用性,所以就烹饪出了风味独的菜肴。
植物油进入普通百姓家常菜谱是以油料种植的扩大和油脂的制取技术的普及为前提的。六世纪时主要食用的就是芝麻油,大麻子油这二种。到了南北朝时代,随着铁锅与植物油的普及,终于为中国烹饪的代表技法“炒“奠定了基础。
虽说炒菜在大定发展迅速,但其实是比较单一的。
大昌仍保留着吃烧烤的传统,将其称之为“炙”,也就是灼烧、烧烤的意思。
大昌人很会吃,有道名菜叫做“浑羊段忽”,就是根据胡人的烧烤技术加以升级而成。
首先准备一只鹅,将糯米以及各种调味品放入鹅腹,再将整只鹅放入羊腹,用细羊肠缝合后,放在火上炙,等到羊肉烤熟了,里面的鹅也就熟了,达官贵人只吃鹅,羊肉赏给下人。
除此之外,大昌还有大型烧烤菜谱,名叫“烧尾宴”,其中不但讲到了烤制鸡鸭鹅鹌鹑以及各类飞禽的方式,还有如鱼虾、羊舌、鹿尾、熊掌、豹胎等等食材的烧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