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无勇不至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60 字 13天前

狂怒之下,兀术猛地前踏一步,双腿错开,身子一沉,双手绞错,便要去拿牛皋的脚腕。

这是草原的摔跤手法,一旦拿中对手的脚腕,只需轻轻一端,便可顺势施展过肩摔。

不想牛皋虽然拳脚功夫稀松平常,但在军中站稳脚跟屡建军功,凭仗的除了精湛的箭术便是摔跤。

此时的相扑活动形式大致分两类:一类为正式争胜负的比赛(如“打擂”),由官府出面组织,如临安南高峰“露台争跤”即属此类。另一种是平时在瓦舍等市民游艺场所进行的表演,属群众娱乐性活动。乃路歧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标手之资。先以女飓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

而军中亦有“相扑”,角力斗殴以决高低。

大定的军队分为三个军种:守卫京师、保卫皇帝的部队曰禁军;镇守各地的部队曰厢军;地方部队曰乡兵。此外,还有由少数民族兵士组成的番兵。以上各军种中,又有步兵、骑兵之分,禁军和厢军中还有水军。这些军队的训练,平时都有“早晚两教”,每年春、秋两季则有军事演练。届时,皇帝往往亲临阅示,并对成绩优良的官兵进行赏赐。

大定军队的练兵项目以马上武艺为主,也包括其他武技。步兵习练搏击、格斗,都须注重气力和敏捷的基本功训练。持械、开弓均需要气力,搏击、格斗需要身形灵活,相扑是士卒必练的武艺。太祖实行“角力斗殴”,以较胜负,“渐增俸缗”“迁隶上军”的“圣训”在大定一直因循沿袭。

“阅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征战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神宗阅左藏库副使开斌所教牌手于崇政殿,乃命殿前步军司择骁健者依法教习。自是营屯及更戍诸军畿甸三路民兵皆随伎艺召见亲阅焉,凡阅试,禁卫戍军民兵总率第其精犍,赐以金帛。而超等高者,至命为吏选官。其典领者,优加职秩。”

而《元丰格法》的基本内容是,在军事演练中,将兵士依技术高下分为“及等”和“不合格”两大等级,“及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真宗熙平三年正月始,御射殿阅诸班直殿、前司诸军指教使臣,亲从宿卫亲兵并提辖部押亲兵使臣射,,射共一千二百六十人,每六十人作一拨,遂诏户部支金千两,付枢密院激赏库充犒用。三月,御射殿阅(内)等子赵青等五十人角力,转资支赐钱银有差。

宫中“内等子”相扑手,是皇帝从“诸州解发强勇之人”中选拔出来的随从,这些相扑高手比其他护卫士卒的武艺要高出不少,才可能在皇帝出行时护卫于车辇左右;在筵宴时他们会表演压轴方目皇帝接待国外使臣时,他们进行既助兴又震慑异族的表演。

而在本朝初,更是出现了角力专着《角力记》,作者是调露子,全书八千多字,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时期的角抵历史。

全书共分“述旨”、“名目”、“考古”、“出处”与“杂说”五个部分。书中介绍了角抵名称的演变,还记载了古代角抵的规则:只能是两人徒手互相角力,即使在两军阵前,也不许其他将士协助。倘有一人手持兵刃,那就不能算作角抵。至于比赛时间和采用的动作,在《角力记》中并未有明确的记载,但最终必须把对方摔倒或使之失去战斗力才算获胜。书中还记载了角抵比赛的盛况,其中最热闹的是在上元节举行的比赛。在“角抵戏”表演时,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调露子对角力进行了公正的评价,在书中充满感情地讲“惟力也,岗然独存”,在“序言”中说:“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然以决胜负、骋越捷,使观之者远怯懦,成壮夫……使之能斗敌,至敢死者;人之教勇,无勇不至。”乃从民俗、社会发展、地理环境等方面对角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