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上古时期古人是以左为尊。但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不断,尚武好斗,以军事实力之大小强弱分政治地位之高下贵贱。由于军国大事一律以右为尊,国君手中常年握着右半虎符,“右”的地位不断提升。及至后来秦国一统六国,以右为尊。自此“右”就尊于“左”。
古人讲究“相辅奇正”,指军事作战时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互相补足。他们会以右为正,以左为奇,这就与“旁门”及“左道”的意思刚巧相近,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惯常用语。
“旁门左道”,多用以指斥未经官府认可的巫蛊、方术等。《汉书·郊祀志》的解释可供参考:“诸背仁义之正道,不遵之法言,而盛称奇怪鬼神,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皆奸人惑众,挟左道。”由此可以看出,凡是正统思想不能容忍的东西,皆被视作旁门左道,如偏离传统仁义道德的思想,以及崇拜鬼神、相信巫术等行为皆是,包括巫蛊、俗禁、方术等等方面,可谓种类繁多。
历代统治者对于旁门左道深恶痛绝,也会将危害国家统治、破坏社会秩序、扰乱思想的主张斥之为“左道”,列为刑法重点打击,先秦着作《礼记》有载:“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此所指大道也,如下九流亦可谓旁门左道,时人多藉此谋生。
比如时迁的“妙手空空”和驯养信鸽,皆非大道。
要说时迁有多忠心练冯过显然是不太现实,大抵是雇主与佣工的关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关系的维系基于物资基础。但于“鼓上蚤”而言,算是学以致用。嗯,体现了人生价值,这与民间所谓的“侠盗”不同,再如何“劫富济贫”那也是偷盗者,为律法所不容。现而今,跟着通判做事,大定最年轻的状元郎呐,前途无量,他时某人也算是“脱胎换骨”了。这是一种被认可的满足惑,无论如何冯过于他是有知遇之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仗义每多屠狗辈,文人中品行不端、风骨不存、心胸狭窄者数不胜数,屠夫之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地位低贱,但是往往质朴、重情仗义。
出来混的就得讲义气,冯过大胆启用,且待遇不低,更重要的是就此远离偷摸盗窃、提心吊胆的日子,感激之下时迁自会毫无保留的施展技艺,比如驯养信鸽。
他在这方面有天赋,一般人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初见成效,他却能在二十天内驯养出合格的信鸽。
此次他跟随刘光世大军出征,算是第一次的正式任务,下定决心必须圆满完成。
在大军抵达汾阳之前,他便先行赶到,在城门关闭前入了城,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潜伏下来。
他选的这个地方很有讲究,乃是处于距官道不远的小巷中的一处二层民房,在二楼能看见所谓的“晋王”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