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唐玄宗李隆基:多才多艺的帝王(上)

然而,随着武则天去世,朝政逐渐落入了懦弱的唐中宗李显手中,而实际权力却渐渐转移到了他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里。她们俩模仿武则天的方式行事,让韦皇后的兄长掌握大权,并且纵容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导致朝廷腐败。最终,在710年,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害。韦皇后企图还想效仿婆婆成为女皇。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儿子薛崇简等人密谋策划,决定采取行动。他们没有事先通知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以免连累他,而是迅速行动起来。710年7月21日傍晚,李隆基带领一群支持者进入了禁苑,并得到了几位军官的支持。当夜他们突袭了羽林营,并成功策反了羽林军,攻入皇宫。而守卫内宫的士兵也都纷纷倒戈响应,最终韦皇后及其党羽被消灭,这段历史被称为“唐隆政变”。

未来继承人

等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才向父亲报告了整个过程。相王对李隆基表达了感激之情,称赞他平定了国家的危机。当天,李隆基便被改封为平王,并被授予了多个重要职务。不久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当时的傀儡皇帝李重茂退位,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关于太子的选择,尽管按照传统应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但鉴于李隆基在政变中的功绩,最终唐睿宗还是选择立李隆基为太子,认可了他的能力和贡献。这一决定,也标志着李隆基正式成为了未来的继承人。

日益尖锐的姑侄矛盾

太平公主因为在拥立她哥睿宗这事上有功,逐渐便养成了干预朝政的习惯。她觉得太子李隆基过于精明能干,担心他会妨碍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因此一直想更换太子。而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也有意要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起初,睿宗处理事务时会先听取太平公主的意见,然后再咨询太子李隆基的看法,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太子。这使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监国理政

到了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甚至大胆地将宰相们召集到宣政殿光范门内,试图说服他们更换太子,不过遭到了宰相宋璟的坚决反对,她的计划未能成功。面对两人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唐睿宗感到非常担忧。同年二月,当有术士预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时,睿宗决定采取行动缓和局势,遂颁布诏书让太子监国,即监督国家大事。

睿宗退位

随着局势的发展,睿宗在712年(景云三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为了避免李唐江山再次陷入混乱中,他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退位,将帝位传给了李隆基,并改元为先天。尽管如此,睿宗仍然保留了一些关键权力,如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重要军政决策权。这一举动进一步激化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紧张关系。

据传,太平公主联合了一些朝中重臣和将领,密谋推翻李隆基,并策划利用御林军从北面、南衙兵从南面发动政变夺权,甚至考虑在李隆基的食物中下毒。然而,这些阴谋被魏知古透露给了李隆基。

得知消息后,李隆基与心腹大臣王琚、张说、崔日用等人商议,决定抢先一步采取行动。于是,他召集自己的兄弟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以及几位忠诚的支持者,包括郭元振、王毛仲、姜皎、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和李守德,共同策划了一次反击,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安全。

先天政变

713年7月29日,即先天二年七月甲子日,李隆基决定采取果断行动以清除威胁。他命令亲信王毛仲带领三百多名武装家兵骑马待命。李隆基则亲自率领一群最信任的助手,包括太仆少卿李令问、内侍高力士等,首先对太平公主的关键支持者展开了突袭。他们迅速行动,先是除掉了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李慈,紧接着逮捕了太平公主的重要盟友贾膺福和李猷,随后又铲除了宰相岑羲和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在混乱中自尽。面对党羽几乎被全部清除的局面,太平公主被迫逃进了一座佛寺避难。三天后,她返回皇宫,希望得到宽恕。尽管睿宗出面请求儿子赦免太平公主,但李隆基拒绝了这一请求,最终下令将太平公主诛除。

这次事件被称为“先天政变”,标志着李隆基彻底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改元为“开元”,这不仅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也表达了他励精图治、重振唐朝辉煌的决心。

选拔人才整顿朝政

在清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李隆基虽然成功的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局势依然充满了挑战。兵变对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吏治混乱和腐败问题急需得到解决。意识到这一点后,李隆基决心通过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之士来整顿朝政,特别是任命合适的宰相。李隆基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敏锐的眼光,能够根据时代的需求选拔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