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35章武宗李炎:会识人用人的英武之主(上)

尽管唐武宗在学术修养上不及其兄文宗,但他展现出卓越的识人用人能力。即位当年九月,他召回了素有才干的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任命其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门下侍郎。武宗志在革除弊政,对李德裕极其倚重,君臣二人在会昌年间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沉着应对,成功度过了诸多难关。

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珏与杨嗣复被罢免并贬往外地。最初,武宗曾下达诏书准备处决二人,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最终决定赦免了他们。面对仇士良企图煽动禁军驱逐李德裕的阴谋,武宗以极其果决的手腕震慑住了宦官集团。会昌三年(843年),仇士良因感到惶恐不安,以老病为由提出离职,李武宗顺势解除了他的军权。不久后,仇士良去世,这也标志着李炎成功的削弱了宫中宦官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宗平常喜好打猎和参加宴会,还时常与武士角力,并允许五坊小儿自由出入宫禁。一日,他前往问候祖母郭太皇太后(即懿安皇后),并向她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盛德天子。郭太皇太后回答说:“对于谏臣的奏章应当仔细的阅读,认为可行的就采纳;若有不妥之处,可以咨询下宰相的意见。不应拒绝直言,也不要听信谗言,要以忠良之士为心腹。如此,方能成为盛德天子。”武宗听后恭敬地再拜致谢。回到宫中后,他开始认真审阅大臣们的谏章,发现许多谏章都在劝他不要过度游猎。从那以后,武宗便减少了出去打猎的次数,五坊小儿与角力武士等人也不再频繁获得丰厚赏赐。

另有一次,李炎前往泾阳县围猎。不久后,谏议大夫高少逸和郑朗在紫宸殿进谏说:“陛下近来游猎逐渐频繁,且远离京城,早出晚归,荒废了朝政。”李武宗闻言脸色一变,立即承认错误。等到高少逸等人退出后,他对宰相们表示:“朝廷设置谏官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直言朝政得失,朕愿意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李德裕等宰相齐声祝贺。数日后,武宗擢拔了高少逸为给事中,郑朗为左谏议大夫,以此表彰他们的直谏精神。

早在藩王时期,李炎便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致力于“道术修摄之事”。即位后,他迅速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在三殿修建金箓道场,并亲自前往三殿,在九天坛接受法箓。尽管有臣下上疏劝谏,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活动,将谏言置之一旁。这种对道教的虔诚信仰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精神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这也显示出他在某些政策上的固执,即便面对合理的建议,也未能完全采纳。

会昌中兴时期

1.收服藩镇

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发生兵变,牙将陈行泰谋害了节度使史元忠,并自立为留后。不久之后,卢龙军中的士卒又转而剿灭陈行泰,拥立另一位牙将张绛为主。面对这一混乱局面,武宗听取了宰相李德裕的建议,采取了沉稳的态度,不轻易授予节钺以示承认。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了恭顺朝命的雄武军使张仲武,成功平定了卢龙军的叛乱。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离世,其侄子刘稹意图割据一方,拒绝遵从朝廷指令。面对这一挑战,武宗与李德裕力排众议,果断决定派兵征讨。这次军事行动不仅展现了君臣之间的默契合作,也彰显了唐武宗在处理复杂政治局势时的决断力和智慧,最终成功平定了昭义的叛乱。

由于泽潞地区的平定,李炎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会昌五年(845年)正月,群臣为了表彰武宗皇帝在平定内乱方面的卓越成就,上尊号为“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这一尊号不仅是对唐武宗李炎个人德行与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治理国家所取得成绩的象征性肯定。

2.大破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