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唐睿宗:权力旋涡中的担当与谦让(上)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初名李旭轮。于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己未日诞生在长安。作为最小的儿子,他自幼便受到父亲唐高宗的特别宠爱。出生不久之后便被封为殷王,并授予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及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

唐睿宗是唐朝的第五位皇帝,但他的实际统治时间并不长。第一次在位是在684年至690年期间,称为唐睿宗或唐孝敬皇帝。

第二次在位则是从710年至712年,在此期间他正式被称为唐睿宗。尽管睿宗的直接统治时期较短,但他在位期间及作为太上皇时对国家仍有若干影响和贡献。

成年后的李旦展现出了谦恭好学的性格特点,尤其擅长书法,并对文字训诂之学有深入的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爵位和官职也经历了多次变迁。总章二年(669年),他徙封为冀王,并改名为“李轮”。至仪凤三年(679年),李轮担任了洛州牧的重要职务。

上元二年(675年),李轮被徙封为相王,并授予右卫大将军一职。而在永淳二年(683年),他又一次更改了自己的名字,这一次改为“李旦”,并且再次受封为豫王。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波动,也体现了皇子身份地位的复杂性及其与皇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傀儡皇帝

684年,武则天废黜了中宗李显,改立睿宗李旦为皇帝,并自己临朝执政,掌控一切政事。她还以睿宗的名义更改年号为“文明”,并册封他的妻子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实际上,唐睿宗是被软禁在了宫中,不能参与任何政务,过起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仅不能自由进出宫廷,就连在皇宫内的行动也受到限制。

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试图劝说武则天将政权归还给睿宗,但此举反而让他被指控谋反并处决。武则天随后派出大军平定了扬州的叛乱,徐敬业也被击败身亡。

686年正月,武则天宣布打算将政权归还给睿宗。然而,睿宗深知这是母亲在试探他,于是多次上表推辞,请求武则天继续执政。武则天顺势“接受”了他的请求,继续临朝掌控政事。

到了688年,武承嗣献给武则天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非常高兴,称这块石头为“宝图”,后来又改名为“天授圣图”,并自封为“圣母神皇”。作为皇帝的睿宗不仅无力阻止这一切,还得陪同武则天前往洛水参加盛大的“拜洛受图”典礼。

期间,琅琊王李冲和越王李贞等人起兵反对武则天,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本人也遭遇了不幸。此外,多位唐朝宗室成员,包括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不是被迫自杀,就是在公开斩首或流放途中去世。这一系列事件几乎让李唐宗室遭受了灭顶之灾。

改姓为武

690年,侍御史傅游艺带领关中九百名百姓上表请求武则天称帝。在各方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包括百官、宗室成员、外戚、少数民族首领,甚至僧尼和道士的支持下,唐睿宗也迫于形势,不得不上表请求母亲称帝,并请求赐予他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