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不打”原则

在那宁静的山脚下,有一座小院安然坐落。小院的围栏十分简单,仅仅是几根木桩深深地扎进土里,而后整根的野竹交叉编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屏障。

茅草屋的茅草顶,是在去年秋末的时候,由宋阳亲手铺设的,经历了一些风雨后,更具自然的韵味。此刻,茅屋的房门上挂着一把老旧的锁,显然主人李乘风不在屋里。

宋阳进不了屋,他机灵地把带来的酒壶轻轻放在门口。接着,他从肩上拿下火枪,有条不紊地开始装填弹药。

先把火药慢慢地倒进枪管,再用手轻轻压实,保证火药均匀平整。然后,他抽出和枪管相连的铁签子,随手扯下一缕头发,缠在签子上,小心翼翼地塞进枪管,用来阻挡火药。

紧接着,装入像沙子一样细的铁砂,再用一团头发堵住。在火道里,他轻轻地撒上一些引火药,随后拿出一块小小的胶皮,严严实实地盖住火道,最后,慢慢地放下击铁。

用头发阻挡火药和铁砂,这是山里猎人传承下来的经验。

头发遇到高温会迅速烧焦缩小,不会影响火药和铁砂的发射,而且头发容易得到。家里如果有女人,每次梳头掉的头发都会被仔细地攒起来,等有人进山收购时,就能换点钱。

那块盖住火道的胶皮,作用很大,既能防止引火药掉落或者受潮,又能避免不小心走火。这些看起来平常的细节,其实包含着很深的道理。

而且,在火枪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把火药、铁砂、引火药都拿出来好好保存,方便以后再用。

对于生活在深山里、物资缺乏的人们来说,就算是这些看起来粗糙的东西和方法,也是非常珍贵的,绝对不能浪费。

宋阳装填好弹药后,心里想着在附近转转。他想,等师傅回来的时候,如果能打到一些猎物,就可以当酒菜,师徒俩能好好喝一杯。

李乘风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撵山人。很多年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少人来到米仓山,在这里安家,很多姓氏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村子。

山里的人,根据季节安排生活,忙的时候种地,闲的时候就进山打猎采药,依靠山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