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阳的记忆里,现在这个年头,杜仲就能卖到十二块钱一公斤,到了八八年左右,更是涨到七十块钱一公斤。
一棵杜仲树的树皮能卖几百元,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曾经,各地疯狂剥取杜仲皮,不少地方山里茂密的杜仲树林,转眼间就消失殆尽。甚至听说,城里公园作为景观树的杜仲,都被人连夜剥了皮,逼得管理人员只能往树上泼沥青。
宋阳心里一阵激动,看着树上挂满的果子,心想现在栽培的话,说不定能赶上好价格。
但仔细一想,九十年代中期,杜仲价格好像一下子跌到七八块钱,因为到处都在种植,产量大增。这么一算,好像不太划算。
按照收购标准,杜仲树要达到十五年树龄才符合入药要求,等自己育苗栽种,正好赶上价格低谷,那就不值钱了,实在没必要浪费精力。
不过,眼下这棵杜仲树的树皮,宋阳可不想放过。他顾不上考虑什么野生不野生的问题,只知道自己不剥,别人也会剥。把这杜仲树皮弄回去换成钱,装进自己口袋才是正事。公园里的杜仲都有人偷着去剥,更别说山里的野生杜仲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他的记忆中,山里的野生杜仲几乎被人砍绝,最后只剩下大片的人工种植林。多他这一棵不多,少他这一棵不少。
大不了把种子撒在周边山上,这些种子应该成熟了。不对,杜仲树树龄越大,结出的种子质量越好,这种子也能卖钱,要撒就撒在自家附近,以后多少还能换点钱。
难得在这种地方看到一棵漏网的大杜仲树,把树皮全剥下来,按照现在的价格,少说也能卖三四百块钱。这个时候的钱可值钱了,这可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收入。
宋阳牢牢记住这个地方,打算今天的事结束后,明天就叫上哥哥,一起来把树皮剥了,免得夜长梦多。
其他人哪里知道,今天最大的收获者会是宋阳,这一棵杜仲树的价值,顶得上打好多头在这年头还不太值钱的野猪。
几人终于在下午村民都上工的时候,把打到的四只野猪搬到了村子的土路上。宋建国到附近地里,叫来几个村民帮忙,接替他们把野猪抬回村子,让村民帮忙剥皮。
宋阳毫不客气地要了四只野猪后腿和自己打到的两只野猪的猪肚。至于猪头,他可瞧不上,肉少骨头多,还不好处理,处理好了,没有大料卤制,味道也不好。相比之下,还是后腿好,简单腌制、烟熏,隔年再吃,那叫一个香。
另外,宋阳还拿了些新鲜肉,带回去喂狗。剩下的,就分给其他人和村民。事情安排妥当,大家各自回家吃饭。
稍作休息后,一行人再次前往梨树湾,查看庄稼被破坏的情况。这次还是由宋阳带着招财、进宝在前面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