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杰四人来到沐阳府城也有了好几日,因有林保瑞这么一个好向导,刘仁杰得以快速的了解了沐阳府城的布局。
沐阳府城有四个外城,而商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是西外城和南外城。西外城与南外城一样,营生的啇铺多以粮铺为主。西外城之所以也是以粮铺营生为主,也是与南外城一般,靠的是地理位置。以临江县城为始,途经梧县县城,至沐阳府城,最先到达的是西外城。而与南外城不同的是,临江县和梧县不是产粮区。只是因临江县城有了临头码头,使得临江县城成了集运中心,西外城的粮商的粮食便是从临江县城集运而来。
沐阳府城的东、北两外城,则是居住集聚地,而且居住者大多是沐阳府城的底层老百姓和一些小商小贩。这两个外城的居住人口,为沐阳府城的底层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最大的贡献。
几个小乞儿所寄居的庙的后屋便是在东外城的外围,至于庙是何人所建,没人记得了。东外城的人们只知道这庙几经衰败,几经修缮,成了东外城、北外城的人们求拜告慰的地方。
刘仁杰在较了解了沐阳府城的布局后,四人便两两分开游逛。而在每日分开之前,四人都一起吃的早食,也是趁这时候,两方说说所见所闻。
“刘兄弟,记得我曾与你提过,我们之所以去到临江县城,是受到一位老何父亲的熟人所指点的吧。”林保瑞坐在刘仁杰的身旁,边吃早食边对刘仁杰道。
“林老哥,记得的。”
“这两日,我与林清又去找了那老人,那老人已经去了。于是我便探了老人邻里的口风,才得知,那老人以前是沐阳城这边的暗探,帮他人探听一些暗里的消息,以卖信息为生。”
“那你与老何当初为何不查探清楚老人的身份?这个信息可说是可重可轻的。”
“怎会不查探呢,如今才想明白了。当初老人健在,知老人身份的人们都不敢道明。如今老人去了,邻里才敢说出来。如今我寻思,老人不会无的放矢的,临江县城有什么呢?十来年了,我丝毫摸不着头绪。”
“你有没有查询老人是否有子嗣或相亲之人,可以从老人后人中探知些信息。”
“有查询过,老人邻里都说老人几十年来都是孤寡一人,未曾见到过老人有子嗣或相亲的后辈。也不知老人是真没后辈,还是老人对其后辈有所隐藏,这就不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