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
乾隆的目光看向了台下的赵清廉。
龙颜大悦道:
“赵爱卿,你功劳大啊,能够想出来改稻为桑这么好主意来,朕最近看了户部三个月奏报上来的卷宗。
三个月来大清唯一的进项就是这改稻为桑的六十万两银子。
朕一想到这个月有,下个月有,下下个月有,仿佛就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看到了我大清的千秋伟业,传承万世的未来。”
赵清廉嘴上恭贺,他心里清楚改稻为桑是个好政策,但他更料到官员天生腐败,是不可能好好干的,这么一个好政策,在他们手里,都只会变成敛财的渠道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的百姓因为改稻为桑会被剥削的越来越厉害,最终不堪重负,揭竿而起,给清朝制造新的麻烦。
而河南这边,五省大军围剿计划也不会成功。
根据自己所知道的。
留在河南的三支起义军白莲教,明教,不良人组织,留在当地的只有一个假象,真的三支队伍,已经窜逃到了周边省,开始攻城掠地。
白莲教去了云南,明教去了广东,不良人去了四川。
这样一来,未来的起义局势,将会是云南,广东,四川,还有不日即将发生暴乱的杭州。
如此一来,四个地方的起义。
即便是星星之火,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扑灭,即便扑灭,也会损耗掉清朝不小的元气吧。
甚好,甚好。
面对皇帝的夸奖。赵清廉拒绝了,且解释起来。
现在不解释,日后就没的解释,杭州未来起义的锅,得在现在就铺垫好。
“皇上,改稻为桑之策确实是臣所提出来的。
但是具体的执行还得是杭州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尤其是杭州知府多隆,此人功劳最大。
对于如今的局面,臣没有半点功劳,如果真的有 功劳,那也只是嘴皮上的一点。”
纪昀可不会见着赵清廉好过,更不会见着对方的便宜,“圣上,杭州如今的改稻为桑,赵清廉不光没有功,还有过,在推行朝廷的任何政策,一贯采用的都是怀柔为主。
可是赵清廉却强行采用武力的手段,对当地的勇村进行的九族消消乐!
这样的强盗行径,就是罪!
如今赵清廉还是被罢官夺职状态,只是作为旁听参加一下早朝,还望皇上主意下这其中的区别。”
借着纪昀的这句话,赵清廉道:“是啊皇上,臣有罪,改稻为桑整个过程中,臣不光没有功劳,还有很大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