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堆的金银正在从马车上搬运到国库中去。
在场的和珅,赵清廉,刑部侍郎张衔,大理寺少卿耿秉忠,至于刘墉纪昀两人,之前因为对乾隆太感失望,而主动赋闲在家,自然不在。
不过与他们同为清流一派的耿秉忠和张衔在。
当他们看到皇上来到现场,就叫停了搬运工作,运走足足一半的银子留作己用,不由得劝谏起来。
乾隆摆摆手摇头,义正言辞道:
“五百万两够了,等年一过,冬关过去,赋税就该收上来了,到时候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这五百万两足够顶到那个时候了。”
乾隆自认为如此。
杭州的事可以搁一搁放一放,但他再不享受可来不及了,生命在于享受,岁月会让自己慢慢变老,年轻的时候不享受,老了可享受不动。
他的这五百万两是筹划修建园林景观的,现如今的园林太老太旧不好看,他得修建一座新的,前所未有的。
名字他都已经想好了。
就叫——圆明园!
不过这五百万两对于修建圆明园还是太少,目前也只是启动资金,后续估计花费还需要海量的银子填充。
听到在如今这多事之秋还要一意孤行的修建什么圆明园,这种陶冶情操,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大理寺少卿耿秉忠:“皇上不可啊,这如今多事之秋,河南的起义还没有解决,杭州的起义尚在燃烧中,大清国烽烟骤起,皇上这个时候应该率领满朝文武和后宫嫔妃节衣缩食,为战争筹备银两,在确保军队供给的前提下,再进行个人的生活消费。
先国后己,方才是金钱用途之正道。”
刑部侍郎张衔紧接其后,不顾龙颜,上前劝告道:“圆明园可以再修,什么时候修都行,但咱们大清一旦基石动摇,可就真的动摇,再也扶不回去了。”
“大胆!”一直站在旁边把玩银两珠宝的赵清廉率先一句话驳斥住此二人,“我大清国运昌隆,如今更是乾隆盛世,动摇基石?张衔,耿秉忠,你们是在诅咒朝廷,抹黑当今盛世吗!”
乾隆眼睛微微一眯并不说话,他的行为已经表示,认可赵清廉,并且有再让他继续输出驳住耿秉忠赵衔二人的意思。
“河南三支义军纯属乌合之众,听到点风声就钻入周边深山老林之中,只需一战,便可瓦解!无足为惧!
在我大清铁蹄下,也只能逃之夭夭了他们!
至于杭州王家反叛!
一个家族,一个村庄,顶多千人,能成什么大事?况且五百万两的银子马上就会拨过去,银子一到,改稻为桑暂时叫停一下,民怨就会平息。五百万两银子够用了,区区整个杭州用一千万两银子,纯纯浪费。”
“一千万两银子罢了,万岁爷只是暂时借去用用。
又不是说不还?
来年国库有银子了,弥补过去就行了!
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