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沉默。
因为湖北,湖南,四川的白莲教,不良人,明教三方组织同时起义,在这样的绝对危机面前,任何办法都是无用的。
唯一的办法只有大兵围剿。
不是任何事都有办法,不是任何办法都有迂回,朝廷与起义军的兵力交锋是在所难免。
金銮殿的氛围陷入空前的沉默。
时间仿佛凝固。
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乾隆扶着额头,也不曾睁开眸子一次,不曾再看向群臣一次。
或许在此刻,他这个奢靡了半生的皇帝,终于明白过来,有些事可以依靠群臣,但不能什么事都依靠他们。
官官相护,利益捆绑,很多事看似好似却难以办成。
先帝雍正朝的鞭法和官绅一体纳粮是好的。
如今的杭州改稻为桑也是好的。
但施行下去,却成成阻碍,原本好好的改稻为桑,变的面目全非。
而这一次。
他不想用任何投机取巧的办法。
消灭起义军的办法,只有唯一,战!
已经到了不战不行的地步。
唯有一战,一战定乾坤。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沉寂许久的乾隆一个摆手,群臣缓缓离开金銮殿,踏出殿堂外时,已经是正午时分。
在这整整一个上午,他们不知道皇帝经历了什么,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一次的事情,皇帝想要自己解决,而不是和曾经过去一样,紧紧依靠于他们。
大清到底是爱新觉罗家的,到了真正生死存亡的时候,身为爱新觉罗子孙的皇上,选择自己来力挽狂澜,扶大夏将倾。
小主,
不过事态并没有像大家预料那样发展,如果只单单有三处起义,那也就罢了。
随着大家还没走出宫门。
从家中赋闲的阿桂大将军,从准噶尔灭掉整个族群的兆慧将军,福康安将军,三位大将军,身着铠甲,快步走来。
三人并列而走。
龙行虎步之间,散发着独属于武夫的那种傲气,雄霸之气。
这种气息只有在立于万万尸骨之上的人才能散发出。
而阿桂,兆慧,福康安这三位,当之无愧,属于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阿桂,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任命户部郎中、军机章京。
一生有大小战百场!
征大小金川,征讨缅甸,压甘肃回民起义,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死后画像居于紫光阁,授予名臣之冠!
兆慧,全名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满洲正黄旗人。“中国反疆独第一人”。
人生大半部分时间都在西北地区与准噶尔人和回部作战!
天山南北经历了无数次殊死鏖战的顶级战将!
其中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更是在他身上屡次发生!
兵力的数量从来都不是这位将军的胜眷之策!
出名一战为天山脚下的三千兵马力对战准噶尔草原骑兵三万!
先后平定了天山北麓(今称北疆)、天山南麓(今称南疆)。最终,清军一统天山南北约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画像位列中南海紫光阁功臣第二位。
福康安,满洲镶黄旗人。二十四岁担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镇压过甘肃撒拉族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过廓尔喀入侵,战功赫赫。
看着这三位大人物入场,其余官员或许还不怎么清楚。
但是身为后世来的赵清廉却比谁都要知道这三位的恐怖之处。
光是一名就可以给予农民起义军沉重之打击。
更不要说三名同时在场了。
三把利剑同时使用,乾隆到底是乾隆,平时不作为,一旦作为,一旦真的生气,那就是倾其所有,往死里干!
准噶尔草原上平躺着的车轮,就是证明。
乾隆这个帝王,吃喝享乐为主,但要是大清的土地要减少,或者在他们面前来回跳脚,挑战大清国威,不生气则然,一旦生气,则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三人也算是得到了重用。
自战役回来后,一直都赋闲在家。
尤其是自从赵清廉免费送生意经,国库追缴欠款以后,他们一个个都还忙着生意,差点忘了老本行。
生意可以做。
但大清有召,必披甲持矛,战场奋杀。
三人原本是向来不怎么理会文官集团的,毕竟不管贪官还是清流官,都会在他们前线打仗的时候,背后捅刀子,都是不是什么好东西。
要不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呢?
但赵清廉不同。
见到人群中夹杂着有赵清廉三人迅疾如飞的脚步有了短暂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