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重启汉八旗

“湖北之要塞,兵家之必争之地,千古以来的重镇坚城襄阳……没了。”

哗啦——!

折子飞于半空展开,如蝴蝶般飘荡,再吧唧一下摔在地上。

乾隆没有再说一句话。

刘墉等人捡起折子,面色凝重的挨个浏览观看,不断上下耸动的喉头和紧紧皱起的眉头,足以说明此次事件的重要性。

军机处的这四位一同抬头看向背过身去的乾隆。

“……”

大家心里都没主意,也不便发声。

乾隆看着面前墙布挂着的大清秋叶海棠图,心中痛楚无法言说。

整个四川,没了。

襄阳没了,湖北也就没了。

星星之火已呈燃遍大清的态势。

“……”

又是沉默多时,乾隆终于开口:

“来人,拟旨。

兆慧多次作战不利,先革职查办,押解进京交刑部严加处理!”

刘墉此刻已经不得不开口了。

众所周知,大清朝一共就三位有才干的将军。

按照实力排名,分别是阿桂,兆慧,福康安。

福康安在南京城一役便已经殉国。

阿桂更是已经被革职查办,终日在家做着他的彩票生意。

如今就剩下兆慧一个人。

若是再……

“皇上万万不可啊,我大清朝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这一次绝对不是兆慧将军的错。

他能够荡平准噶尔已经证明了一切,他是一位有能力的将军。

之所以出错……是,是……”

最后这一句话刘墉明显结巴起来。

只要说出是满八旗的问题,那无异于是打皇帝的脸,因为这满八旗是皇上要建立的,也是皇上大力支持的。

把问题归咎于满八旗,不就是啪啪啪打皇上的脸吗。

对一向要面子的乾隆,这绝对是逆鳞一般的存在!

张衔,耿秉忠,和珅三人自然全程不敢说话,刘墉话都到了喉头,也不敢再吐露。结结巴巴起来。

满八旗终究不如汉八旗了。

这是事实。

但却谁都不敢说。

一封封满八旗战败的战报就像是催命符,把大清王推向更加濒死的边缘。

“皇上……”刘墉不说话,只是道了‘皇上’两个字后,一个劲的流泪。

“皇上……”张衔也不说话,学着刘墉的模样,用袖子擦着眼角的泪花。

张衔,耿秉忠等人都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哭,因为他们知道,此刻哭,比劝告有用百倍。

他们的万岁爷是遇强则强,你越是指责规劝,他越是要那样干。

几人的目光看向大清那幅挂在墙上的秋叶海棠图。

这偌大的疆土是费了多大的功夫儿才打下来的啊,如今烽烟即将燃遍九州,国土即将落入那帮泥腿子的贱民手中,如何不叫人心痛!

群臣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乾隆缓缓转过身来,从接见四位大臣,他就没有转过身来。

仔细看,乾隆的眼眶竟有微微红润之状。

“召——”

随着乾隆开口。

几位大臣屏息凝神,心提到嗓子眼,期待着,盼望着,他们已经渴望出了血,如血的渴望皇上能够退一小步。

“赵清廉,觐见——”

巍峨肃穆的紫荆城外,乾清宫的太监燎起嗓子,“召,赵清廉觐见——!”

声如洪钟。

传到殿外白玉阶梯下站位的小太监耳朵里。

“召,赵清廉觐见——!”

声音一层层传播,直到紫荆城宣华门前的太监,传递给宫门口负手左右徘徊心神不宁的赵清廉。

宫门从紫荆城开始打开,赵清廉快步小跑过去,一道道宫门陆续打开,通往整个紫荆城权力的核心,金銮殿。

进入金銮殿,乾隆和众四位军机处的爱卿,早已经等候多时。

说实话。

此刻面对赵清廉,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乾隆没有开口说话,他让刘墉作为嘴替,道明了目前的战场形势。

闻听起义军已经再度占据整个蜀地,赵清廉震惊。

再知道起义军已经兵出蜀地,开往湖北,并且拿下湖北门户重镇襄阳城,直接也是愣神。

通过简单了解。

赵清廉这位一直被排挤在官场边缘,区区一个礼部尚书任职,如今也知道了战局的形势。

兆慧率领的一万残部退守到了湖北,和原襄阳城守将吉哈罗德五千人兵合一处,然而面对十万之众的不良人起义军,终究寡不敌众,襄阳城破。

起义军也是在占据襄阳之后,迅速把战火燃遍整个湖北。

并在秦岭——淮河一带布置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