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岐并不打算效仿比尔盖茨退学创业的那一套,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未免太累了一些。自己既然要发那么多论文,该拿的学位怎么可以不拿。
全美的诸多选项当中,斯坦福是目前孟繁岐最心仪的选择。
在他如今的视角之下,斯坦福的综合条件可以说是冠绝全美。
首先,从学科水平上,斯坦福的计算机,机械和IT是全美前三,甚至可以说一句第一名的水平,符合自己的方向以及日后的就业创业计划。
其次,斯坦福就在硅谷旁边,不仅让自己可以兼顾学业和早期在谷歌的研究工作。附近数不胜数的科技创新企业,爱创业的斯坦福校友,这些对他以后诸多算法的应用,传播和销售来说,都是很珍贵的韭菜。
还有一条,那便是斯坦福是同时也是本次赛事的主办方,学风崇尚自由。符合他的需求,也最能理解他算法的价值,有很大概率会愿意接受自己入学。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孟繁岐觉得自己很难去回答和面对付院长的好意。
既已经受过不少的帮助和指点,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谢绝付院长的帮助,告诉他自己已经准备离开这所学校。
突然之间,孟繁岐觉得付院长有些像自己的父辈。
燕京电力大学并不是什么计算机强校,因而他从未想到过,自己回来后会在这里得到如此关键有力的帮助。
相处时间虽短,相谈的内容也绝少涉及学术外的内容。但如此淡泊之交,反而使得关系更加纯粹无暇。
时隔几周不见,付院长的办公室似乎没什么变化。
见到孟繁岐之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什么也没提。
“怎么样,最近又有什么新的奇思妙想?”
一切如常,这让孟繁岐大大松了一口气。
“最近没有继续再做什么研究,只是尽力将之前跟您讨论过的东西都仔细整理打磨了一下。实验也都基本做完了,结果和预期基本完全一致。出现的一些情况也如您预测的那样。”
AI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偏重实践的学科,理论再好,受众不可避免会窄很多。难以引起重视,毕竟有很多AI界的人看论文就先只看结果中的一两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