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三方会谈自动驾驶

重生之AI教父 CloseAI 1458 字 11天前

“我的意思是,看看孟,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出了多少惊人的智能突破,如果给他们这群杰出的年轻人十几年的时间,我坚信自动驾驶一定不是问题。”

黄仁勋微笑着点头:“并且如果真的由人工智能接管,大范围系统性地管理城市交通,我们的车辆也就不需要那么重了,现在的车辆里面有太多为碰撞设计的结构。”

“我想请问一下,两位如何看待自动驾驶汽车。这件事情是典型的软硬件结合任务,两位可以从各自的领域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想法给大家吗?”

马斯克首先拿起话筒回答道。

“自动驾驶在本质上是一个感知周围空间,然后做出对应决策的任务,它的场景实际上并不复杂。普通人只需要经过非常短暂的训练就能够掌握应对的办法,关键的难题在于许多场景只要处理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特斯拉专门为自动驾驶准备的套件,就是传感器+摄像头的组合。其实我们的车辆可以做的选择并不是那么多,同一时间的选项就只有方向和加减速,最关键的事情在于你想要怎样程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实以现在的传感器和雷达水平,我们不需要人工智能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可以加减速,自动变道等等,只是远远达不到可靠的水平。”

“从软件角度来看,最难的地方就是对这个空间有足够的感知判断能力,为此,我们需要更强大的传感器和计算能力,需要更强的英伟达Tegra芯片,现在的算力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

孟繁岐接过话头,开局很识时务地抬了一下英伟达。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狭义上完全安全的自动驾驶了,只不过那是在时速15公里之下的情况下。比如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我们可以保证检测到一定距离内所有有可能伤害到车辆的东西。”

“在15码的时速下,我们绝对能够及时停下,因此可以说足够安全的自动驾驶已经实现,我们要继续处理的是更快时速下的情况。”

“而超过70到80码的情况,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在这样专门的高速路上,路况和各种交互情况是非常单调的。即便是使用传统的图像感知技术,也能够相当程度上支撑这种需求。”

“最为复杂的,应当是中速行驶的时候,20码到60码这阶段当中。市区内的场景,复杂的街道,霓虹灯和乱窜的行人,我们还需要针对这方面继续优化软件算法。”

“政府的政策呢?”黄仁勋也是个热衷于技术的家伙:“我很期待自动驾驶的实现,我想在驾车的同时处理我的电子邮件,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已经有人在做了。”马斯克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