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主义国家各种弊端后世都有写,可乱世之中还是这样方能生存,不然就要挨打,北宋就是明例。
宋太祖在受了后周大恩的情况下却以武将身份篡取后周江山,直接篡取后周中原,宋朝皇帝深恐其他武将效仿,所以宋朝皇帝极端过度的抑武。
军事弱是宋朝自己造成的,宋朝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由于宋太祖以武将黄袍加身的来历、宋朝守内的第一要旨就是猜忌和防范武将;
宋朝军制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削弱其指挥权限和主动性、灵活性,牺牲军事效能为特征。
隋文帝杨坚取北周江山,但是是北周差点杀了杨坚,那么杨坚当然可以取北周江山。
至于是不是杨坚一手操作,这不好说,可也是个理由啊。
后汉也是先派人去杀郭威,那么郭威当然可以推翻后汉。
赵匡胤不同。
后周对赵匡胤有大恩,对赵匡胤很好,而且后周没有对不起赵匡胤,但是赵匡胤却以武将身份篡取后周江山。
这也导致宋太祖赵匡胤与其他宋朝皇帝认为无论对武将多么好、他们都很可能要篡取江山。
以己度人嘛!
这很符合老赵家思维!
后周北伐,击败契丹,从契丹手里夺取三州,而且后周柴荣打的辽国不敢南下与后周交战,辽国已经准备放弃幽云。
只是因为柴荣病死,宋太祖赵匡胤篡取后周,辽国才保住了幽云。
而宋初接手强大的、已经统一大部分中原的后周,其他割据势力又弱又不联合抵抗宋朝。
而辽正是内部3个势力内讧、昏庸当政、辽下属各部反叛……宋却连幽云也占不了。
后来辽内部多次内讧,宋却因为自己太弱而无力利用。
其实宋初的武将很能打的,可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也精了。
自己就是打个工而已,那么拼命干嘛?嘴上说拿下燕云十六州能封王,老赵家的作风你敢信?
黄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才上来没多长时间就变卦了,反正老子大老粗一个,拿银子享福去了,拿命打仗爱谁谁,老子不去!
赵匡胤得位不正,手下有比自己能打的,他怎么能不怕?
等把这些对自己威胁大的悍将收拾了一下,趁契丹“睡王”辽穆宗被近侍所杀的前后时间北伐。
按说当时是契丹内部最混乱的时期,结果是北宋的军队两次在太原城外被契丹所打败,赵匡胤这才发现自己是个弱鸡。
而赵光义时期,更是加深重文轻武的政策,不只是闹了“将从中御”的笑话。
宋太宗赵光义这个文人御驾亲征,在高粱河玩了出驴车漂移,屁股中箭的名场面,这可是大宋版的光义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