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准备

他们在邢承恩身边,邢承恩既无法向他们隐瞒一切,也无法完全防备他们,除非完全不用仆人。

对于下人,在物质上邢承恩并不小气,更不严苛,本以为善待即可。

但是王进却说只布恩不够,总是如此,仆人就失去敬畏之心,反而是祸事。

这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枭雄没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家奴手里?

太多了。

因为家奴反叛,告密而生死族灭的人,同样举不胜举。

因为家奴犯错,违法而受到连累的主人,就更多了。

就算是奴婢,那也是家里人,岂可大意,怎么能因为他们的依附身份,就不正视呢?

某种程度上,他们比学员们更重要,学员们毕业后,总归要出去做事,不会呆在家里。

可家奴们,却会一直在身边,所以要提前防控,光防控不行,还要把他们立起来,从思想和习惯重塑一些东西,把他们的价值提升起来,信任度提升起来,危险度降下去。”

以后自己家业越来越大,家里需要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人,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培养起来,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其他人还不明白邢承恩的想法,王进却在那天夜市知道了邢承恩的志向,如今全部族人的身家性命全系于邢承恩一身,他怎么敢大意。

王进和邢承恩说完这事的严重性之后,还找来了邢家以前的管家,此人唤程潇,原来跟过自己老爹。

顾平先把人筛一遍,认为不合适的都调到了外围或者工坊,过了他这关的有程潇接手培训一番,合格了才能入职。

邢承恩可以吐槽这个时代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但是人家很多机制其实并不逊色现代。

王进也是防患于未然,未来邢承恩若是更进一步,身边的这些家奴不提前布控,很难说会发生什么。

元朝可是闹过一个很可笑的政治现象,侍卫乱政。

中国这么多朝代,元朝是唯一能出现侍卫乱政的朝代,奇葩到飞起。

你以为元朝的侍卫乱政和汉唐明的宦官乱政性质类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不,你想多了。

汉唐明的宦官,一般是哄骗或逼迫皇帝。

怯薛歹不是,他们是直接偷皇帝的玉玺搞很多空白的圣旨,自己往上填写内容。

忽必烈死后,大内侍卫放飞自我。

今天你写道圣旨封赏我,明天我写道圣旨封赏你。或者,你“下旨”罢我的官,我再“下旨”罢你的官。

史书记载,最嚣张的十三年内,侍卫们就下了六千四百多道“圣旨”。

大都的圣旨天天往外飞,涉及到人事、兵马、钱粮等大事,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地方官被侍卫们升迁到中央做大员了,很多地方的官产落入私囊了,有的地方税率变了,有的人被罢官了,有人无罪被杀,有人有罪被放……

皇帝竟然不知道,或者即便知道,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