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执政者要懂经济

当时张成就说这种船对材料和船匠要求要高一些,各部门需要配合,暂时放一放吧,先解决琉求最需要的海船。

张成的意识非常清晰,先解决有没有,之后在解决强不强的问题,这和邢承恩的思路非常统一,人家是个大才。

之后张成的做法就是不让船坞空着,以后船匠培养的多了,每月下水一条船是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学徒和船匠,为风帆战列舰做人才培养。

当然每月下水一条船,这是邢承恩当初顺嘴一说的,没想到张成当了真,而且也是这么去做的。

龙骨快铺满船坞的时候,张成就让匠人又建了四个船坞,当时上报给邢承恩的时候,邢承恩同意了,龙骨要放置半年,安装船体四个月,不能让龙骨等船坞,继续建造吧。

船坞多,造船进度就能加快,生番威胁被解除之后,造船的重要性排在了第一位,甚至比军队的优先级还要高一些。

张成是那种典型的工科男,领导提出目标,他设计出方案执行完成,一丝不苟,不打半点折扣,邢承恩很喜欢这样的人才,可这种人在南宋混的很惨,不懂人情世故嘛!

所以还是要谢谢人家蔡鹏呢!

对了,这个蔡鹏什么时候把我要的玻璃大匠搞来,定金自己可是给出去了,过完年追一下他。

邢承恩准备的未来政府必须重视经济,自己要学习后世白头鹰的一些政策。

白头鹰的强大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点值得自己学习,就是它讲经济,一心一意搞经济,二百年不动摇。

对政府的不信任,是白头鹰的祖先们从英国来的时候就随船带来的,世世代代植根于白头鹰人的血液之中,已根深蒂固。

其顽固程度,比二百年“坚持讲经济”还难以动摇。

所以,白头鹰的特点,宏观上是“讲经济”,因为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微观上是“重市场”,因为成本最低、收益最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讲政治外交军事,因为不好算、不划算;不重政府,因为不爱算、不合算。

一句话,这个务实的民族,一切都要算算帐,算成本、算收益,划算则为,不划算则不为。

上至治国,下至经营,首先要过算帐这一关。

算天算地、精打细算的结果,才有了今日白头鹰的强大。

用“过日子”的方式治国,要学白头鹰。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这个国家爱算帐,会算帐,凡事都要算一算成本和收益,划不划算。

成本低、收益高者,划算,则为也;成本高、收益低者,不划算,则不为也。

讲经济、重市场,是因为好计算。

不讲政治、外交、军事是因为不划算或根本算不清楚。

很多搞政治的、搞外交的、搞军事的、搞文化的,他们如何算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的成本与收益,结果很难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