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近乡情怯

再后来,族内提倡重修祠堂。结果又遭到外迁的另一支族人反对。外迁的一支,累出高官巨贾,有权有势,然后就要把祠堂改修到他们那里去。这边的族人哪里肯干。自始祖开基于此,历代祖先皆葬于此地四周,祭祀一体,祠堂岂有外迁之理?

一来二去,两边就僵住了。而直到李怀安重生前,祠堂都没能够重新修起来。

外迁的那一支,都不是嫡支,李氏嫡脉基本上就没有外迁过。李怀安自然不会惯着他们。他就笑着接口道:“太爷,兵荒马乱的年代,子孙自顾尚且艰难,能延续香火到如今已经十分不易,想来祖先也不会怪罪我们。不过祠堂确实是该重修了。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再拖下去,确实不妥。”

见得众人点头,李怀安便道:“我家漂泊在外几十年,如今我也勉强能赚钱了。这样,我便代表我们这一房,向族里捐款一百万港币。”

旁边李怀安的叔祖和堂叔们听了大喜,李怀安这一房,可是也包括了他们呀。修祠堂可是大事,要竖碑立传的。到时他们的名字都能够刻在上面。

叔太爷听了却摇头道:“孩子,感谢伱的心意。只是修祠堂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钱呐。我看你出个十万就差不多了,剩下的,我再让大家一起凑一凑就行了。”旁边的几个亲戚也是拼命的点头。修祠堂本来就是族内的大事,到时候大家都会来义务劳动,人工不用付钱,而这会的建筑材料又还没有涨价。哪里用得这许多。

李怀安既然要出钱,人情自然要做足。他看着叔太爷,诚恳的道:“太爷,我爷爷走的时候,都还在念着家乡。我家现在虽然远在香江,但我的亲人和祖茔都在这,我永远也是家乡的一份子。族里修祠堂是大事,大家自然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钱用不了这么多也没关系。到时把老宅,祖坟,老宅前后的烟火塘,都修一修。河对面的桥不是塌了么,也可以一并修起来。到时如果钱少了,我再补上。”

叔太爷激动得不行,李怀安这一番话,他这一辈子心里面念叨的事,就都有结果了。他把这几件事情做好干成,他就死而无憾了。叔太爷紧紧抓住李怀安的手,高兴的来回念叨:“好孩子,不忘本。”

当年李怀安的爷爷随他的舅父前往宝岛的时候,他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年纪还小,所以就留在了这里。后来因为家里成分问题吃了不少苦,一辈子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此时已经显得格外苍老。

在山上祭完祖后,叔祖带着李怀安一边给祖坟除草,一边告诉李怀安,哪里的山哪里的地以前都是自己家的。说起以前的辉煌,他们一脸骄傲。而联系起现在的生活,他们的情绪又迅速低落下来。

看来,自家这一支,如今过得似乎并不太好。李怀安看着远处的巍巍青山,不由感慨万千。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自家于此累世耕读传家,也免不了衰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