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学堂门口,他停了下来,整理衣裳,田夫子曾说过:“读书之人,当以礼为先,不可失了仪态。”
宋怀玉深吸一口气,轻手轻脚的走进去,学堂里很安静,除了田夫子便没有其他人了。
恭敬的向田夫子行礼,“学生宋怀玉,见过夫子。”
田夫子照常一身秀才装扮,倒不是显摆,只是多年习惯如此。
且寻常衣服都是秀才服饰。
田夫子微微颔首,“你来了。”
他放下手中的书籍,朝宋怀玉招了招手,“休沐在家时可有懈怠?为师借你的《三字经》可是看完了?可有疑惑之处?”
宋怀玉赶忙上前一步,恭敬答道:“夫子,学生不敢懈怠,《三字经》已看完,只是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学生虽明白字面之意,却对其深层含义尚有困惑。”
田夫子轻轻拍了拍书籍,微笑道:“怀玉,此句意为玉若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这是在告诫世人,无论是天赋异禀之人,还是资质平凡之辈,都需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练,方能成才明理。你可联想自身,思考如何在求学之路上不断雕琢自己。”
宋怀玉闻言若有所思,随后又拿出几张已经抄录好的草纸。
上面是抄录下来的《三字经》,其中圈出来的字,是
是宋怀玉认为尤其重要需要反复琢磨的。
宋怀玉不仅将《三字经》规规整整的抄录了下来,字义解析虽然也抄录了,但是旁边写有宋怀玉另外的见解。
田夫子接过草纸,仔细查看,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
可见并不是一味的只知道抄录。
“怀玉,你能有如此用心之举,甚好。这圈出之字,确为关键所在。但切记,不可只拘泥于这些字,整篇《三字经》皆蕴含着为人处世、求学进德的至理。”田夫子说道。
小主,
宋怀玉点头应道:“夫子教诲,学生谨记。”
田夫子又说道:“怀玉,你且说说,你对这些见解的思考从何而来?”
宋怀玉稍作思索,回答道:“夫子,学生平日里观察身边人事,又结合自身经历,方有此些感悟。”
田夫子微笑着点头:“如此甚好,学问源于生活,亦要用于生活。望你能持之以恒,不断精进。”
宋怀玉接二连三的问问题,田夫子没有丝毫不耐,反而越加欣喜
如此勤勉而又聪慧的学生,竟是他外甥,真真是上天赐予的福分。
问完问题,将《三字经》还给田夫子。
田夫子又拿出两本书,分别是《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是古时常见的初学者启蒙书籍,《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三百千》之后便是《声律启蒙》,这是专门训练儿童作诗,对对联,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