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化肥轻工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1590 字 18天前

这可不是好消息,陆大古的理智告诉他,对自己这个封建统治者的盲目崇拜,会成为后代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工具.....希望这不会对几百年后的人们推翻封建体系造成太大影响。

总之,肥料的攻坚研发早在青铜时代任务中后期就完全成功了,而且有许多种能够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地方需要的方案可以灵活运用,

至于代价,就是。

“仅一州之地,就需要饲养540万只毛猪或其它牲口,加上人的供应,还必须用各种土办法跟批量制造并行,才能够勉强满足制肥、用肥的需要。”

“同样的产出,换算到如今的山东地带,就是需要饲养390万只毛猪。”

“我们上哪儿去找这么多毛猪呢?”

“所以,现在的条件就要求我们,加大化学肥料的产出。”

“用土法批量生产的小厂和自行生产的每家每户相互补充,满足我们早期过渡的需要,再逐步建成机械批量生产的大厂。”

这次任务出征前,谈到黑军占领区的粮食产出,陆大古这样同妻子判断道:

“就是说,需要先发动一场规模足够大的,群众性的生产运动,组织人手对现有可用的水利设施进行修缮,培训一批技术工人跟着我们的勋章工人把化肥搞出来,俗话讲,【种田无巧,粪足水饱】,【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

“我们的目标,就是结束【望天哭】的日子。”

“最起码,不能再让粮食产出停留在一两百斤的水平。”

长期战乱加上金廷、宋廷低下的管理水平,还有内部腐败、竭泽而渔的行径造成了大片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土地大面积抛荒,以及许多由老农总结出来,人民代代相传的耕种技巧和方法失传,让土地产出直接倒退回了秦汉时期水准,至多,约种一收十左右,也就是用二十斤种子,得到二百斤粮食,大部地区尚在种一收五至七徘徊。

“短时间内亩产九百斤的粮食产量是不指望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先冲刺一下五百斤。”

“尽力往六百斤努力。”

陆大古和大进对黑军占领区的很多未来规划要仰赖于工业技术的支撑。

而工业要发展,首先需要足够多的粮食去供养一批脱离土地者,没有足够多的人,更进一步的工业系统就成为空中楼阁。

虽然谈不上【没有人比我更懂】,但大古相信,他至少是把农业搞明白了。

如此,他才有在公元1155年“保五争六”的底气。

可惜,他确认过,自己只能搞定最基础的土制氮磷钾肥,再往上,真正的二十世纪工业化肥不是他能做到的,不然土地产出还能多些,譬如合成氨。

它是一种工业合成制法氮肥,其制作工艺流程,是用氮气合成氨气,氨气再催化氧化成硝酸或者直接合成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