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为此很生气,却隐忍不发,也是导致两位老人五十出头便去世的原因之一。
弟弟杜喜水淳厚老实,分家后梅姥姥、宋老爹等老人都愿意跟着老二。
老二的店铺是怎么被骗走的梅姥姥不清楚,但是她听宋老爹劝过二少爷,让他尽快搬离咸平,远远离开杜喜山,二少爷犹豫不决。
“就算店铺被骗走,赔了银子,我听宋老爹说过,就剩下的钱粮精打细算着过,家里的日子平平顺顺过下去是没问题的,可是,二少爷和夫人一死,家里的银子和玉瓶都不见了,这不奇怪吗?”
梅姥姥看着脚前落下的椿树叶,唉声叹气:“大少爷找过我,让我离开杜鹃姐弟,我没走。杜鹃那孩子从小念过不少书,有秉性,我劝着她忍一忍,等杜梁长大了再说,她不听,和舅老爷去告状,结果舅老爷家破人亡,我家后院的柴垛也被烧了,我就只好回来了。”
因为知道梅姥姥识得几个字,李典吏就从怀里拿出从案卷里抽出的所谓杜喜水的遗书让梅姥姥看:“您看,这是杜喜水的字吗?”
梅姥姥看后摇头:“这我看不出来,非得有二少爷的字拿着比,我才能看出来。”
问过杜鹃,她说大伯翻脸后非说自己替姐弟俩垫付了不少生活费,就把父亲生前的书和写的字都拿走“留作念想了。”
打听到宋老爹的去处后,李典吏和小莲便回去复命。
呼延略扣着指甲陷入了沉思:“遗书如果不是杜喜水写的,就只能是杜喜山写的,找杜喜山的字比对不一样吗?”
宋老爹的儿子住在东明县,骑马往返需要六七天。
别人去呼延略不放心,就让李典吏带着两名衙役快马直奔东明县。
杜喜水的店铺是一家上面住客,下面经营酒菜的客栈。
一日,店里住进了三名广南人,他们已经在店里住了好几天,每天早出晚归,直至遇到了很少到客栈来的杜喜水。
宋老爹后来才醒悟,他们此来就是为了杜喜水。
受父亲影响,杜喜水也对古玩颇有兴趣。
广南人神神秘秘地拿出一幅字,说是欧阳询的真迹《行书千字文》:“看先生您博古通今,请帮忙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