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英一面通过疯狂压榨童工谋取暴利,一面又在外界塑造出一副绅士的模样,给教会捐款、投资教育,美其名曰资助贫困学子。
上帝保佑我干的活没问题。
这也是赛大帝为什么要开办义务教育的原因,原始资本的积累确实相当血腥,这样的劳动是不适合穆斯林来做的,所以就只有苦一苦东正教老百姓了。
工厂为你服务一辈子,活着的时候每天吃点掺沙子的黑面包以及一些不知道拿什么做的浓汤,死了嘛,城外一扔,回归自然,主打一个贴心。
只要给出好的待遇,什么免税,减税啊,东正教徒不改宗?
一名成年男工的薪水,可以雇佣2名女工,可以雇佣3~7名童工,年龄越小的工资支出越低。
对苏丹而言,所谓的奥斯曼子民实际上不是民间历史爱好者以为的穆斯林,而是精英,能够为帝国带来收益的精英。
坐在马车上的苏丹笑了起来,生存还是信仰,这其实是个送分题。
别搁这装什么圣人了,没有苏丹的允许,你就是绝食饿死抗争改信,牧首照样不会给你封个圣人。
不得不说,我带英简直是立牌坊界的典范,堪称界-带清。
当然,帝国也毫不犹豫对这些低贱的土耳其人发动屠杀和强制迁徒,艾登、格尔米扬、卡拉曼、甚至多布罗加的塞尔柱王朝遗民都难逃奥斯曼人的屠刀。
这些童工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一部分是底层民众迫于生计,将孩子送进了工厂;另一部分就是从交易市场上买到的。
作为工业革命的首发地,英伦三岛人口不多,劳动力有限,为了降低成本,英国的资本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妇女儿童以及街边流浪人士。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子民自然是充满了对帝国的自豪,因为你是子民,而不是牛羊。
你是什么人不重要,你是人才重要。
今天我打起精神去上工,
你或许祖上跟着穆圣入过关,你或许祖上跟着“冷酷者”跳过波斯脸,你或许祖上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导师。
如果天黑前我已经死掉,
如果实在不肯改信,那就只好苦一苦东正教百姓了,毕竟工厂还是缺人的。
伱不是被奥斯曼帝国打得几乎没有活路的卡拉曼突厥人,不会被奥斯曼帝国大规模屠杀,也不会被“征服者”四处流放,或者强制移民到巴尔干,填充帝国新征服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