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轻笑两声,道:“刘大人啊刘大人,我看你还是没有搞清楚此次事件的重点所在,重点是宋大人徇私舞弊与否吗?重点是如何平息北方学子的怨愤,避免事态扩大至北方各省,就算你证明了宋大人没有徇私舞弊,那能平息北方学子的怨愤吗?他们到时候会说朝廷串通一气,民怨只会更加沸腾!”
小主,
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一旁的百官听着,也都是议论纷纷,有支持胡惟庸的,有支持刘基的,形成了两派。
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吵作一团。
“好了,都给咱安静下来。”一直都在静静听着的朱元璋终于出声。
奉天殿终于重新安静了下来,注意力重新回到皇上的身上,现在就看皇上怎么定夺了。
朱元璋倒是比所有人都淡定。
“要不,你们听听咱得办法?”
皇上有办法?
百官都是微微一怔,他们觉得胡惟庸和刘基两人德邦争论都已经把整件事件说透了,无论是哪种办法,都存在漏洞。
而除了他们二人说的,其他人也都想不出别的来。
百官束手无措,皇上智珠在握。
这一幕,让他们竟是有些恍然,似曾相识。
上一次倭寇事件,同样是是这样,皇上一手剿寇最终让百官心服口服,直呼皇上英明。
这一次难道也……
百官都是带着几分好奇与疑惑等待皇上继续说下去。
朱元璋很满意百官的反应,道:“本次恩科作为大明的首届恩科,而且榜单已经放出,如果不承认榜单,那就是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北方学子不闹事了,轮到南方学子闹事了,可如果承认了榜单,那北方学子又不肯就此罢休,事态不能平息。”
皇上的话,让百官点头。
不过这其中的道理,他们也都懂,难就难在怎么解决。
看着有些懵逼的百官,朱元璋微微笑道:“那咱们何不全都要?”
全都要?
这话又让百官一怔。
朱元璋继续道:“咱们既要承认此次榜单,又要平息北方学子的怨愤,那何不再开一场恩科?本次恩科就当是恩科南场,主要招录南方学子,再开的一场就叫恩科北场,主要招录北方学子。”
“如此一来,是不是南北方学子都照顾到了?”
话音落下,举殿寂然。
在场的文武百官全都呆若木鸡,愣愣的看着皇位上的朱元璋,表情相当的精彩。
从一开始的震惊,到思考,再到恍然,最后皆是点头。
分南北场招录,既承认了本次恩科的合法性,又对北方学子有了交代。
百官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不像胡惟庸和刘基的办法一样顾此失彼,竟是没有任何的漏洞。
简直是两全其美啊。
科举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分南北场招录的情况,皇上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而且还如此完美的解决了百官束手无策的难题。
“妙啊,皇上的办法真是妙啊!”
“皇上英明,臣等拜服!”
举殿百官纷纷拜服,高呼皇上英明。
果然和上次倭寇事件一样,皇上再一次独断超纲,让所有人由衷的折服。
拜下的胡惟庸则是眉头微皱。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难题,皇上竟然这般轻描淡写的就解决了?
皇上什么时候变得如此高深莫测了?
他背后有高人?
和胡惟庸有一样疑惑的还有在场的百官,如果说一次还能说是偶然,但是现在已经接连两次了,皇上在他们眼中变得越来越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