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认为柳云所立之功不小,当连升三级,调入卫所任守备。

李俊哲立刻出言反驳,认为大周朝从来没有连跳三级的先例,最多也只是连升两级。

且柳云太过年轻,如果升官太快,恐有不妥。

而且卫所守备为从四品,柳云现在百户不过正六品,升官太快恐怕会让柳云这个年轻人一时间失了本心。

兵部尚书与李俊哲争论起来,两人吹胡子瞪眼的,丝毫没有相让的意思。

兵部负责全国的武官调任升职,兵部尚书见柳云如此勇武,自然想着早早将其拉入麾下,因此想给柳云争取更大的利益。

而李俊哲身为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是朝内清流派的领头人物,自然不愿意兵部做大。

而且周朝确实没有连升四级的先例,最多也就连升两级。

最后还是首辅符肃采取折中之法说道。

“既然二位争执不定,不如擢升柳云为武略将军,任幽云城从守备,官职正五品,任职地可让幽云州知州曾道全自行安排。”

“同时让曾道全给予柳云麾下有功的将士进行升迁封赏。”

“幽云州境内情况本官也有所了解,各部官军虽然无功,但也无过,如果因为柳云立下功劳而取其他武官而代之,恐怕各部将官心有不满。”

两人听见符肃都是开口了,而且上座的天庆帝也没有反对的意思,都是停下了争执,纷纷赞同。

至于其他被曾道全分润功劳的千户百户,没人提起,到时自然会有吏部和兵部的官员斟酌讨论。

“至于曾道全,身为幽云州知州,御下严谨有功,便让吏部记上一笔,待到年底考核功劳足够,再行升官也不迟。

符肃抚摸着胡须,笑呵呵开口道。

天庆帝也是满意的点点头,符肃不愧是首辅,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各方利益平衡都协调的十分清楚,不愧是老成持重之人。

四人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路总督和一州知州的赏罚,封赏一事落下帷幕。

同时又开始对西安路,冀北路,河东路各地官吏惩罚和各地所需救灾的银粮进行推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