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是追击董卓的最好时机,刘信不会不知道。
要说刘信是想等其余诸侯到来,一起追击董卓,那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刘信有那心,恐怕就不会单独约着这几路人马先往洛阳,而是通知所有诸侯,一起过虎牢了。
况且刘信跟袁逢等人一直不对付,就算是刘信有那心,人家袁逢领情不领情还另当别论。
在追击董卓之时,还观看了半天玉玺争夺战。
刘信在意玉玺?那刘信怎么不去抢?
刘信在意各路诸侯?那些诸侯跟刘信有个屁关系,而且他们之间打起来的时候,也没见刘信去劝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明显是刘信在拖延时间吗。
其实两人也明白,这不能怪刘信故意这么做。
仅凭他们这几路人马,想要在函谷关前拦住董卓,简直比登天都难。
曹操和孙坚心知肚明,这次追击董卓无非就是做出态度给世人看。
十八路诸侯都参加了讨董,功绩和名声均摊,若获取更多的实惠和名望,那就要比其余诸侯多做一些。
这次阻止董卓西迁,就是非常好的机会。
不管能不能拦住董卓,态度摆出来了,那名声就有了。
就算失败,世人也只会认为是董卓势大,联军这几路人马势单力薄罢了。
回去之后,再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痛恨董卓、担心陛下的姿态,那妥妥的声望跑不了。
曹孙联军并不像刘信的燕军有着大量的骑兵。
曹操手中只有一万骑兵,其中三千还是自己引以为傲的虎豹骑。
这也得亏曹操利用仿制的桌椅获得了不少财富,以及后来刘信将曲辕犁图纸给了曹操,曹操虽说也按照刘信的意思,让利于民,但薄利多销,也赚得不少钱财。
这才有了买马和打造精锐部队虎豹骑的资本。
要知道,历史上虎豹骑在官渡之战时才首次露面。
这一世,虎豹骑可早出现了十多年。
孙坚的骑兵更是少的可怜,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骑兵,在华雄夜袭大营时,几乎损失殆尽,后来袁逢补偿给自己的兵卒都是步兵。
可以说孙坚也就数百骑兵,作为中军,更不敢轻易派上场。
因此,曹操和孙坚派出的先锋部队,分别是曹洪和乐进率领的七千骑兵和程普率领的五千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