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卖国者,凌迟处死!(二合一)

因为大明现在急需稳定而繁荣的商品市场,需要让大量奴仆与百姓,成为有消费能力的人。

这种分田于民,剥夺贵族特权的统治模式自然是令倭国贵族不能接受的。

好在倭国幕府和一批倭国大贵族迁去了美洲,也就使得大明不用为了推行这种统治模式而需要用枪炮去消灭幕府和一些倭国大贵族。

但也有很多还迁走的倭国贵族没有迁走。

因为大明要在倭国分田于民,所以这些占据有倭国最多田产的倭国贵族,无疑会排斥大明对他们的占领。

不仅仅是倭国贵族会排斥,拥有田地的普通地主阶层也会排斥。

而商人阶层则本来就是对大明排斥的,因为只从大明打开倭国的国门,将商品大量倾销到倭国后,倭国倭人在本国的市场主导地位就已被夺走。

倭国商人如果不反抗,且想继续从商的话,只能沦为大明的买办,自己辛苦一年,只能挣些蝇头小利,而大头皆让大明赚走。

朱慈炜也知道他接下来要想解救倭国百姓会有一番挑战。

“倭国本土的贵族和士大夫目前是不能用的,他们虽然因为惧怕我朝国威,而选择了归顺,没有在儿臣率军入驻江户时而选择抵抗,但他们肯定不会欢迎我们去解救倭人百姓!所以,儿臣需要调一批本土接受兴明社教育的士子充任倭国官吏,进行改革!还请朝廷允准!”

朱慈炜因此在对大明朝廷发了这样的公文。

大明现在士子过多,非常卷,正是需要往外溢出的时候。

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就批准了朱慈炜的请求,且下旨将原有的长崎、东瀛二省,以及现在大明所占据的江户之地,列为一省,依旧用名东瀛,朱慈炜兼任东瀛总督,以便于朱慈炜在东瀛进行更彻底分田和汉化工作。

朱慈炜趁此机会便在大明朝廷调来一批士子来东瀛省立行政学堂接受培训,而在安排为官吏之前,他还先从长崎、虾夷二地,招考了一批士子,进入在江户新设的东瀛省立行政学堂学习,进而以求尽快在倭国建立起统治体系。

在长崎、虾夷的士子大部分是明倭混血,这是几十年内大明对倭国这一带的殖民造成的结果。

这些混血儿汉化程度很高,且多是帝国军人和商人的后代,早就认为自己是明国人,故而对剥夺倭人贵族的田地分给百姓没有什么抵触心理。

朱慈炜也就利用这一点,将这些混血儿进行培训后,就任命到了大明在倭国已经占领区的各处去担任官职,利用他们对倭语的熟悉,而进行分田工作。

而随着大明朝廷派来的一批士子到达东瀛后,朱慈炜在倭国的分田工作无疑有了更大的助力。

倭国贵族和士大夫们对于大明只用从长崎、虾夷招来的士子为官,对他们这些人搁置不用,甚至宁肯调国内的人用,也不用他们的行为,自然是非常失望的。

“我们已经归顺天朝统治,且愿为天朝效命,这些也在努力学习汉文,只求为天朝所用,可不知主公何时才愿任本地贤才以用之?”

一个因通晓汉文化且成为朱慈炜幕僚,相当于顾问角色,为其统治倭国提供一些帮助,而汉名叫柳宗田的倭国文士甚至因此还主动询问起朱慈炜来。

朱慈炜很想回答他说,自己汉人群体中,本就不缺读书人,等着被分配官职的士子一抓一大把,哪里还需要你们倭人中的士子。

但朱慈炜也不好明说,而使其心灰意冷,进而发动叛乱,也就回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这里很多地方王化的还不够彻底,得先把科举制建立起来,你们幕府以前统御时,很不积极于科举制的建立,可以说,汉化不够彻底!你让本官怎么用?难道只用本地贵族?”

“殿下的意思是,还要用本地平民?”

柳宗田有些不安地问了起来。

朱慈炜笑了笑道:“若要用人,自然是唯才德是举,自然不问出身。”

柳宗田苦笑起来:“殿下不知,东瀛土人不似明国汉人,大多愚昧不堪,聪明者皆已成旗本和御家人,即贵族也,故本地平民,皆不足用!”

“愚昧不足惧!吾皇会赐予这里的民众以智慧的,只要他们肯接受王化。”

朱慈炜回道。

柳宗田听后不由得变了脸色,忙劝谏道:“殿下!我们何必理会那些如猪狗一样的贱民呢?您这样做,是会令还留在东瀛的贵族们不满的!”

“因为,他们可以接受天朝的统治,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和贱若蝼蚁的平民一起竞争,甚至可能被其统治!”

“而您若执意如此,只怕会影响天朝对这里的统御!虽然我个人很欣赏您这样伟大的举动,而欲使我倭国人人有平等入仕的机会,但是我作为您的幕僚,我必须给您说出实话。”

朱慈炜则叹了一口气道:“圣皇陛下本就不只是贵族阶层的圣皇,我若只顾及东瀛贵族,岂不违背了圣皇的意志?”

朱慈炜把这样做的理由说成了是圣皇陛下的意志。

事实上,他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大明的工业化决定了大明现在需要这样做,来扩大自己的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