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此时再次劝说孙权,撤军后,改道东侧的丹阳和淮阴,攻打下邳。
孙权此时骑虎难下,若是退军,己方就白白死了一万将士;可若是不退军继续攻城,只怕拿下了彭城,自己的七万大军也得损失一大半!若是如此,仅仅拿下一个彭城,还没有攻到徐州城,东吴就得撤军,这个损失未免太大了!
孙权不禁想到原史中诸葛亮曾有次攻打陈仓,十万大军攻了陈仓二十余日,损兵折将,而郝昭则只有数千军队!待曹军援军到来,诸葛亮愣是撤军了!
一筹莫展之时,步骘提出了鏖兵计,想用日夜不停的轮转骚扰城中守军,这样时间一久,城中守军疲惫不堪,最后战斗力大大削减,只能坐以待毙。
孙权咽不下这口气,他决定采用步骘的鏖兵计,将自己的军队分成四班,轮替着进行攻城,以疲劳战术磨垮守军的意志和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班军队在傍晚夜幕降临时悄然出动,利用黑夜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城墙。他们携带着火把和火箭,点燃火把投向城墙,发射火箭照亮夜空,制造混乱。同时,利用弓箭射击城墙上的守军,制造压力。
第二班军队和第三班军队在晌午时分和下午发动攻击,他们利用梯子和云梯攀登城墙,与守军展开激烈厮杀。同时,他们还使用投石车和弩箭射击城内守军,制造更大的混乱。
第四班军队在午夜时分再次发动攻击,他们利用火油和火焰箭烧毁城门,企图闯入城内。同时,他们还利用战鼓和号角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震慑守军的士气。影响城中士兵的休息。
孙权精心设计的鏖兵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让守军始终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之中。日夜不停的攻击和侵扰让守军无法得到休息和喘息的机会,身心俱疲。而东吴军队则通过轮番进攻,保持了士气和体力的相对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军方面也陆续进行了调整,也是进行三班倒的方式守城,这样也缓解了很多士兵的身心疲劳。东吴偶尔也发动过几次大规模的偷袭,试图在守军分兵的前提下进行攻伐,但是守军立刻又唤起已经睡着的士兵,让他们重回城墙。
而且为了防止东吴军的侵扰,城守将士在城外会丢很多燃烧物,通过光亮看清夜晚的敌人到底有多少,若是小股军队,大多数士兵就会休息,若是大批军队就全军抗击。而且因为是夏季,天气炎热,所以很多士兵都直接露天睡在城头上,所以无论东吴军何时偷袭,城头都有大批的将士。因为守军压根就睡在城头。
双方这样来回拉扯之下,彭城的守军的确变得十分疲劳。但是居高临下的城池,外加守城将士们的耐心和城中物资的充沛,使得孙权鏖兵十日后,依旧没能拿下彭城!而东吴军队任何时候只要靠近城墙,都是有弓箭伺候的,所以十日的鏖兵,依旧有不少的兵力损失。
孙权此时望城兴叹,于是鏖兵十二日后,决定大军撤离。
此时的彭城之中的守军也是损失不小,三万五千人也折损了八九千人,主要是鏖兵阶段,中后期有几次东吴军队的猛攻,守军的也有不少的伤亡,但同样的也使东吴军队折损万余人。七万大军只剩下,五万多人!从战果上还是非常辉煌的胜利。
不过东吴军撤退后,城中反而再次开始积极备战,全军依旧是三班倒的休息,因为司马懿早就在几日前飞鸽传书提醒彭城之中的守军,飞鸽脚上缠着一块白布,上面书写七个字“去而复返回马枪”。东吴大军围困之后,使用鏖兵计后,如果突然撤军,十有八九是麻痹袁军的。他们会退而复返,趁着城中将士们以为撤军而懈怠时,疏于防范,杀个回马枪,冷不丁的偷袭彭城!
而且即便没有司马懿的提醒,张合也不会疏于防范。因为张合当初参加攻打幽州公孙瓒的战役。袁尚曾经献策袁绍如何攻打渔阳郡,怎么引诱公孙瓒出北平!当初袁尚是将计就计以曹操的调停撤军,公孙瓒才从坚固的北平郡出来,才给袁绍歼灭公孙瓒的机会。如今东吴军撤退,张合也在怀疑,是不是类似当初引诱公孙瓒的那种计策。一旦全军懈怠,或者贸然出城,这时东吴军反扑彭城可就不保了!
司马懿的提醒,张合的经验,城中的将士们虽然疲劳,但是谁也不想死,一旦东吴军反扑攻破城池,城中的军队甚至老百姓都会被屠戮!所以全军并没有任何懈怠,趁着东吴军撤退的间隙,更好的休息,之后还有一战。
果不其然,东吴撤军后的第二日夜晚,东吴军去而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