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打仗稍有不慎便会出大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并不少见,严在明三方败于磐石军之后,三方不知不觉成为云兰附庸,王仁智离开云兰后磐石军几乎由陈苏丹领导。正是因为如此,陈苏丹的一言一行影响很大,王仁智不在乎陈苏丹有损自己的威信,他不能容忍陈苏丹情绪化干扰大家。
汪檀啸道:“不会的老大,这两天诸事不顺,嫂子着急很正常,倒是你不在的话也无所谓,弟兄们没指望,可你在云兰却放着最重要的大事不管不顾,这就说不过去了。你别以自己不在行找借口,你是磐石军的主心骨,你只需坐在这里,哪怕一言不发,准保情况大不一样,弟兄们是不是?”
蒋希如道:“这还用说吗?秋季大会操的成绩就是证明,不是老大强调以实战为准绳,严格锻炼单兵体质,那能取得佳绩?对了老大,今年的秋季大会操还去不去?”
张唯清道:“去什么去?怎么去?时间恰好不合适。”
汪檀啸道:“为啥不去?要我说一定要去,哪有临战时把一个连精锐派出去参加秋季大会操的道理?可以起到麻痹对方的作用。”樊田高也表示应该去,他拥护汪檀啸的意见,磐石军参加会操的可不是什么精锐,而是实实在在的成建制参加会操,但各方参加会操的普遍是精锐和临时组建连队,甚至是专为会操精挑细选后训练几年的连队。
话题忽然转到秋季大会操并且引发争论,王仁智道:“都打住,啥叫这两天诸事不顺?说说有哪些不顺,秋季大会操和你们在座的无干,邢凯那边难道有人吗?”
樊田高等人听后不免暗叹又让邢凯捡个便宜,老大反应快,这么安排确实是一举两得,樊田高代表大伙把采取的战术分歧讲解给王仁智。之前有六七种意见,经过辩论后现在还有三种意见,樊田高、蒋希如、严在明认为大军分为两个重兵集团,采取钳形攻势一举击垮敌方主力。然后在几个战略要地驻扎重兵设为大本营,每个大本营分多个小股部队搜索残余,令敌方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设法突围逃之夭夭,陈苏丹也倾向于这个战法。
陶欣然屠晓宇和张唯清认为应当针对敌方特点,进入草原后分兵多路,拉网般寻找敌军作战,凭借武器装备以及兵力优势,逐个歼灭敌方势力,绝不能满足打残而是务必全歼。汪檀啸认为大军进入草原后,应该直奔西部占据要地,堵截敌方逃往无人区道路,然后一部分驻守,另外兵分两路杀个回马枪,摆出一副长期在草原驻扎的架势,逼迫敌军为了护卫巢穴不得不战。
樊田高等的战术走的是联盟军的老路,敌方抵敌不过势必和原来那样,不是逃往深山无人区暂避锋芒,就是化整为零设法暂时逃离草原,求的是击溃敌军。张唯清等的战法没考虑到四方联军没有这个能力,偌大的草原很难奏效,并且还可能给敌方可乘之机,有被敌方集中兵力打掉一路甚至多路的可能。
汪檀啸的战法确实可抑制敌方机动性强的特点,但耗时太长,军费压力很大,并且后勤补给路线较长且固定线路,易被敌方半途袭击后勤补给,护卫后勤补给安全负担很重。三方各有利弊,谁也无法说服另外两方,两天来争论不休,难以达成共识,陈苏丹明知道王仁智在场作用不大,但情绪急躁之下还是把他找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