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问诊之重,一问寒热

比如说外感病,面对一个发烧病人,烧三十八九度,你怎么判断他是风寒还是风热呢?

你是给他用麻黄桂枝?还是用金银花连翘?

何老师说:“这问诊大纲便是这十问歌,乃是明代张景岳《十问篇》,经清代陈修园修改得来的,大家跟我读一遍。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大家在问诊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问,就按这个顺序去问......”

一问寒热,乃辨表里。

怕冷还是怕热。

怕冷,邪在表也,胡希恕曾经说过“素来有一分恶寒,便是一分表证”,而表证,当用汗法,这是治疗大法。

这里还要解释一句,那就是“恶寒”与“畏寒”的区别,患者可能都会说怕冷,恶寒不为厚衣所减,而畏寒则是因为阳虚,加盖衣被可以感觉到温暖。

而如果是真阳虚,按伤寒中所言,那就可以用附子了。

“等等!老师,这不是表证吗?附子不是治里证的吗?为什么还能加附子?”有同学极其不理解。

而且这学生显然还预习过了,知道八纲辨证里的表证、里证。

何老师有点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狗日的教材,如果不告诉学生问诊的目的,那么他们体会不出问这些的意义,但是望闻问切之后才是八纲辨证......难道要自己先讲完八纲辨证然后再讲问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