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龙怒道:“放肆,我皇妹的婚事岂容你这无名小辈说定就定。”
宋元龙无视宋文龙,道:“爱卿有所不知,前次派人去和谈,耶律星说皇亲国戚高攀不起,不愿意联姻。”
“这也无妨,不如由臣派人前去周旋,同五鬼宗借调一些银两也不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爱卿所言当真?”
“当真。只是,臣要同皇上借一人?”
“何人?”
“这位公公。”
宋元龙看了看玉如烟,玉如烟自冯阿牛进殿后,目光便定在了他身上,那一双美目里充斥太多爱恨交加的情绪,以至于宋元龙无法判断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准奏。众卿可还有事禀报?”
宋文龙不依不饶道:“皇兄,那魔娃当真死了?”
“死了,当日袭击朕时被方公公所杀。”
“可是玉贵妃的妹妹的孩子?”
“只是玉贵妃族人的孩子,同玉贵妃并没有直接关系。”
“皇兄,如今天下都在传玉贵妃来历不明,实际是魔。”
“朕已一在言明,玉贵妃并非魔。”
“皇上要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玉贵妃行事鲁莽跋扈,若不是她带走皇上的所有侍卫,皇上又怎会遇害?这两者之间难道没有关联吗?”
“你来告诉朕有何关联?”
“有人传那玉贵妃就是魔君派来取皇上性命的。”
“为何朕还好好的没有死。你等要如何?朕死一个给你们看?”
“臣等希望皇上刺死玉贵妃。”
“放肆,她肚子里还有朕的孩子。”
“若皇上不肯,请皇上下旨,若玉贵妃产下龙子,不可立为太子。”
宋元龙大怒道:“你、你、你、你,你们各个都算计着玉贵妃同朕的孩子。朕今日便告诉尔等,若如霞生下皇子,朕必立他为太子。”
一半大臣跪了下来,另一半观望后也跪了下来,高呼皇上三思。竟有一人突然撞向柱子,想要以死明志。玉如烟晃身而来,如拎着小猫一般将他扔到了地上。
“如此的力度死不了,倒脏了这柱子。”
众人惊愕的看向玉如烟,玉如烟嫌头发被箍的难受,索性扔了发冠,三千发丝飘飘落下,冷冰冰的看着所有人道:“姐夫,若不听话,不如将他们全部杀了,换一批听话的如何?”
宋元龙大惊,柔声道:“玉公公莫要冲动。”
“我姐姐金枝玉叶,仙子容颜,嫁与你人间帝王,你们确不知足,还要杀了她。若非我姐姐,你那摩西之乱如何平定?若没有我姐姐,哪里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紫金砂?若没有我姐姐,上次的刺客便已经杀了你们的皇上。”
“那紫金砂又有何用?害的我国库虚空,民不聊生。”
“你,你,你,你是玉贵妃的妹妹?来人啊,快抓魔女。”
玉如烟咻的来到那位大人面前,掐着他的脖子举在半空。有个将军自以为会些法术,试图来解救自己的同僚,还未发动攻击,便被玉如烟另一只手抓住,也举了起来。两个人不停地挣扎,因为窒息,而面部五官扭曲。
“信不信等有人来救你时,我早已吸干了你们的血。不论我玉氏仙也好,魔也罢,不曾伤过好人。不似你们人类,如此狼心狗肺,道貌岸然。”
宋元龙连连摆手道:“玉,玉公公,放手……”
玉如烟将两个大臣随意仍在地上,但闻咔咔数声响,亦不知断了几根骨头。这两个大臣趴在地上,已是吓得半死,站也站不起来。玉如烟又看向宋文龙道:“你可知你母后本就是魔,而且是魔君的妹妹,那七煌公公更是一个几千年的大蝗虫,也就是你的生身之父,哈哈哈哈。”
宋元龙以手扶额,入魔后的玉如烟就是这样的不可控。冯阿牛确笑呵呵道:“这位公公当真有趣,难怪陛下会留在身边解闷。各位同僚莫要惊慌,太后同玉贵妃皆不是魔,不过是这小公公在吓你们而已。让在下同各位讲讲紫金砂的用处。”
冯阿牛扶起那两个吓傻了的大臣,轻轻在两个大人身上拍了几下,又是咔咔数声响,断了的骨头复又接好,两个人不住的对冯阿牛作揖致谢。
冯阿牛又问道:“青冥海,众位可曾听过?。”
一众大臣惧都吓破了胆,自动缩在一起。有个胆子大点的武将道:“略,略有耳闻。”
“几千年前,青冥海域有一条统管整个海域的青龙。据传那片海域里藏身一条远古紫金龙鱼,那龙鱼同青龙王产下一子,名唤紫龙。而紫金砂便是万年紫金龙鱼的肤屑,蕴藏无限的力量。紫金砂锻造而成的兵器有诛杀妖魔之力。我凡人不善法术,便可借助紫金砂之力,于妖魔抗衡。几百年前人仙妖魔大战,各界死伤惨重,最后得仙人救助,凡间才免于灭顶之灾。经此一役,无数仙人陨落,如今皆不愿与人类连手御敌。如今妖魔两界异动,皇上盗取紫金砂,不过是未雨绸缪,自保之举。”
“爱卿,是求取。”
“正是,皇上求取紫金砂亦是无奈之举。诸位又要说天下太平,何来妖魔?岂不知,一月前人妖仙魔在西南一处仙山已经大战一场,亦是死伤惨重,血流成河。仙尚不可胜魔,又何况凡人。诸位又要说那不过是玉贵妃的家事,传闻玉氏樽阁之宝可另人仙妖魔力量问鼎八荒。那么妖魔费劲心急,抢夺玉氏宝物目的为何?难道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韬光养晦吗?如今时机未到,假以时日,妖魔必将再度联手,进犯人间,届时将是生灵涂炭,尸山血海。如今所有门派皆同军中有来往,如果诸位不信在下的话,不妨去问问那些随着玉贵妃前往的各派掌门,看看他们如何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起玉如烟喊打喊杀的架势,冯阿牛的意见好采纳的多,那些不占应王和文王队伍的大臣们欣然接受,皆表示愧悔万分,坐井观天,两耳闭塞,不能领受皇帝的苦心孤诣。
宋元龙道:“朕乏了,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