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西北遍地狼烟(六)

仍念雪 爱的解是你 3777 字 10天前

万骞听着不断有游骑传信而来,耳朵里都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死了多少,伤了多少。

才半个时辰,就死了百余骑和足足一千出头的步卒,这还是没有攀城。

是死。全都死在了护城壕外,最远也只是死在北山城城墙下。

但是,在妖族能算是顶尖将种子弟的万骞,连自己都感到很意外,他没有太多的心情起伏,反而倒是开小差想起许多有趣的事情,就像以前听父亲大将军万小飞说起早期的三族战事,三族混战中,据说大宋出动了六万骑攻打南边邻居大明的一座雄城,酣战三日,无功而返,事后大明举国欢庆,把那名仅以万余人马便守住国门的守将奉若神明,大明皇帝的圣旨用五百里加急敕封那人为太傅,很多年后,世人才恍然,那场双方总计七万兵力荡气回肠的一场大败和大捷,大战了三天,竟然到头来双方加起来只死了不到六百人。

万骞轻轻叹了口气,举目远眺那座西州城池,可以说,正是西州的老主人,一步一步把三族的衣裳和脸皮给剥干净,让早年还有些温情脉脉欲语还休的战争,变成从头到尾都鲜血淋漓的惨剧,战死阵亡的数目越来越高,从一战死数千,到伤亡破万,再到数万人,直到那场每日都有死人每天都有兵源涌入的三族大战。如果说赢承生前教会了三族何谓骑兵作战,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赢承死后,赢家还要教会妖族何谓中原守城?

万骞眯起眼,己方步军终于开始攀城了。

北山城的城墙,如有蛾缚,如有蚁附。

城头上,滚石擂木烫油齐下。

一架架云梯被长钩推倒。

一名名妖族攀城步卒被近在咫尺的箭雨当头射下,坠落后,不幸还未死绝的伤兵也被后续攻城大军踩踏致死。

城头上阻滞妖族步军登城的西州弓箭手和轻弩手,也相继被几乎与城头等高的楼车弓箭手射杀,纷纷向后倒去。

在这种密集射杀中,有高强武艺和没有武艺傍身的,其实都得死。城头几名依然还有雄劲臂力的神箭手,就被楼车内的弓箭手重点针对,一个个被射成了插满羽箭的刺猬。

妖族的攻城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可谓见缝插针,将床弩对准那些城墙空白处,射出一支支与大型标枪无异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入城墙后,帮助步卒借此攀城而上。而那些如敏捷猿猴攀箭而上的妖族步军,无一不是万骞精心挑选出来的敢死悍卒。万骞听着信骑传来的前线军情,从他嘴中不急不缓传出一条条命令带回前线,虽然是一场代价巨大的死攻,但是攻城方式并不僵硬死板,如同守城一方的换防,万骞亦是会让那位兵马折损“过界”的千夫长撤下,至于这条界线具体是多少,在万骞心中攻城初期暂时定为死伤百人,等到二十名千夫长率领的两万步卒都经历过了一拨攻城,第二轮会递增到一百五十人,没有过线,任你是带兵将领是姓刘或者是雍,也得继续硬着头皮上,若是过了线,任你再想酣战死战,也得乖乖撤下。

万骞不管那些千夫长百夫长如何不理解,也事实上根本不需要他们理解,他反正已经跟主帅关羡潼要来了阵前斩将的大权,谁不服,有本事拿脑袋来违抗军令。万骞下意识伸手抚摸着胯下战马的背脊上的柔顺鬃毛,这种“锱铢必较以求如臂指使”的统兵方法,是那位北境都护教给世人的,只不过很多有样学样的武将绝大多数只得皮毛不得精髓,一来无法像那个人那样熟悉麾下每一名校尉都尉的带兵战力以及韧性,二来战场上瞬息万变,若是刻意追求这种细节上的尽善尽美,容易捡了芝麻丢西瓜,再者,不等大军分出胜负,主将就已经累得像条狗了,不说主将本人,旗兵和传令信骑也都要挥断手和跑断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骞自认所学比皮毛多,但精髓还未抓住,可万骞不着急,光是西州关外就还有西州城要打,且城池更大,守兵更多。

万骞的坐姿始终稳若磐石,只是偶尔会跟身边披甲的侍女秦梓要一壶水,润润嗓子,否则喉咙早就冒烟了。

二十名中军千夫长都近距离见识过了城墙的风景,其中有两人几乎就要成功站稳城头,一人是被七八杆铁枪捅落,砸了尸体堆上,摔了个七荤八素,起身后看到脚边不远处就有七八根笔直插在尸体上的箭矢,若是砸在这上边,就算不被戳出个透心凉,也肯定别想去打西州城了。

还有一人是刚站到城头,甚至已经用战刀砍断数支枪头,就要一步踏入,结果被一枝角度刁钻的流矢射中肋下,踉跄倒下的时候还被一种称为铁鸮子的飞钩给狠辣钩住,在西州士卒将他狠狠往上拉的时候,后背撞在城墙上的千夫长赶紧抬臂胡乱劈砍,这才砍断了铁链,他狼狈落地后顺势一个翻滚,身后就嗖嗖射落五六根羽箭,显然是他那身扎眼的鲜亮甲胄“惹了众怒”。这让他带兵回到中军后方整顿时,仍是心有余悸,自己可是差点点就成了第一个战死西州的千夫长啊。难怪战前那帮碍眼的谋士提醒他们可以加层甲可以披重甲,但千万不要披挂太过花哨惹眼的铠甲。

北山城上那种可以利用绞车收回的车脚檑已经坏去七七八八,那些势大力沉杀伤巨大的狼牙拍更被尽数毁去,死在此物当头一拍的妖族步军最是凄惨,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块好肉,就像一条猪肉给刨子细细刮过,尸体惨不忍睹。

约莫晌午时分,一声尤为雄壮的号角响彻战场。

战场上本就没有停滞的攻势为之一涨。

主帅关羡潼策马来到先锋大将万骞附近,身边还跟着一群骑军将领和五六名锦衣玉带的谋士。他们发现万骞身边有许多年轻文官坐在一张张几案前,下笔如飞,不断记录着各种攻守战事细节。关羡潼没有去跟万骞客套寒暄,而是走到一名被雍常卿命名为“疾书郎”的年轻官员身侧,弯腰捡起一份墨迹未干的纸张,字迹略显潦草,“北山城木檑之后有泥檑砖檑数种,势力稍弱”,“以硬木铁首坏我军撞城车三架,其物锋首长尺余,状似狼牙,藏设于城门高墙后,落下如雷”,“据报,北山城出城箭矢年龄各有长短,岁长者锻造已有七八年,造于景明十八年,箭头竟然历久常锋如新,远胜我军”。

关羡潼冷笑道:“好一个箭头历久常锋!这句话,本将有机会定要亲自捎带给兵部那帮官老爷!让他们瞪大狗眼仔细瞧上一瞧!”

那名被殃及池鱼的疾书郎赶忙停下动作,满脸诚惶诚恐,生怕这位大将军拿他这个暂时连正式流品都没有的小人物出气。

大将军轻轻放回那张纸,笑道:“不关你的事,你们做的很好,拿下北山城后,本将会亲自帮你们疾书郎记上一功。”

连可以跻身妖族权柄前二十人之列的大将军都下马了,万骞也没那个厚脸皮继续坐在马背上。同为妖族大将,关羡潼虽不如雍常卿那般深受皇帝陛下器重,但比起万骞的老子万小飞,且不论调兵遣将的本事能耐,仅就信任程度而言,关羡潼超出种神通一大截。再说了,万骞就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混饭吃,赶紧走到主帅身边,关羡潼和万骞两人有意无意并肩走到一处,万骞轻声道:“先前在朝堂上听某位大人说了句话,当时还挺热血沸腾,今儿想起来有些不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