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群纨绔的时候,几个JC不禁有些头皮发麻。
虽然大部分不认识,但其中几个熟面孔都是他们知道的混世魔王。
正觉得异常棘手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事情已经全部解决了,并且双方都没有任何意见。
他们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心中万分感谢帮忙解决这事的那个不知名医生。
终于不用和这些混世魔王沾上边了。
随后他们匆匆忙忙的离开,连记录一下出任务的欲望都没有......
不久之后,李坦的结果出来了。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再次检测到患者发作,临床表现为; 患者坐位,对话过程中突然闭目,不语,头下垂,无跌倒,持续约 5 min 缓解,发作过程给予指令,患者可遵循指令动作。发作期脑电图未见异常波。
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平均睡眠潜伏期 4.4 min,3次SOREMP。
腰穿: 压力 205 mmH2O。脑脊液生化: 蛋白0.41g/L(0.08 ~ 0.32);葡萄糖3.52mmol/L( 2.50 ~ 4.50 ) ; 氯 122.1 mmol/L ( 120.00 ~ 132.00) 脑脊液常规: 总细胞 3×10^6 /L; 有核细胞总数 3×10^6 /L; 白细胞 2×10^6 /L; 蛋白质定性: 弱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副肿瘤相关脑炎抗体未见异常。
常规核磁共振没有显示出一致的宏观损伤。
但基于体素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3DT1 序列,表明患者的下丘脑、额颞皮质、扣带回、海马均存在改变。
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各向异性分数(FA)减低反映神经纤维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表观/平均扩散系数(ADC/MD)升高反映了神经元的微观改变。
发现患者眶额区、前扣带 MD 增加、FA 减低,下丘脑、中脑及腹侧被盖区MD增加,这些提示患者的白质发生改变,且眶额区改变可能影响NC患者处理奖赏信息。
顾风梳理起脑海里学过的知识。
海马 CA1 区的萎缩程度与日间嗜睡时间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相关,CA1 区萎缩可通过破坏海马–前额叶皮质的连接,影响患者的执行功能,日间嗜睡也可能会影响认知。
海马受损局限于以连接记忆和情感体验为主的前海马,导致前海马向杏仁核和前额叶输出异常,当面对强烈情绪刺激时维持肌张力的脑干通路受到影响,可能引起猝倒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