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总建筑面积建议按照人均15-20m2 设计,包括实验室区、办公区、生活区等所有区域。
接下来是实验室的主体结构。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 实验室应达到相应建设标准, 如墙壁表面光洁、易于清洁、光滑平整无死角、易于消毒、密封性较好等, 墙体材料可
采用彩钢板、铝合金型材等。
地面预计采用 PVC 卷材或自流坪地面等便于清扫, 耐腐蚀, 防静电的材料。
一般实验室可以不选择吊顶, 特别是使用有可燃气体的实验室不建议设吊顶;如果有需要,可采用石膏板、铝扣板或彩钢板进行吊顶。
实验室操作区层高不低于 2.5 m。 实验室噪声一般要求低于 55 dB( 机械设备可低于 70 dB) 。 一般实验室的照度标准值为 300 lx,规定照明功率密度值( LPD 值) 不应大于 11 W /m2。
接下来考虑的是,实验室的人员组成和管理制度。
既然准备新成立一个国家级的科研实验室。
那不可能全部由急诊科现有的人员兼任。
肯定得重新招一些专业人员。
首先得要一名实验室主任 , 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整体工作, 包括实验室的制度建设、业务建设、 安全责任、 人员职责、 岗位安排等。 必要时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副主任一名, 协助主任工作。
这个岗位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可以由自己来兼任。
然后还需要数名实验室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制订各功能实验室管理条例, 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设备维护、 报修等, 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等工作。
在就是最基本的实验室技术人员, 负责实验室技术培训工作、实验操作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
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应符合相应专业和学历要求, 并应在到岗一年内接受实验室安全以及技能培训, 获得相应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
下一个模块是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让一个大型实验室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最基本的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工作档案、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撰写适用于本实验室工作环境的标准操作规程。
所用病原体的风险评估等资料实验室工作档案应包括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日常工作记录、设备培训与维护记录、隐患整改及其它相关归档资料等。
档案分类规范合理, 便于查找。
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队伍建设、实验安全评估、应急预案、值班值日、责任体系、事故调查与处理、 危化品管理制度等。
制度文件及时修订更新, 文件具有可操作性或实际管理效用。
实验室培训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纪律教育、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及操作许可制度等。
顾风刚起草了几个大致的模块轮廓。
电话铃声就“叮铃铃,叮铃铃”的响了起来。
顾风拿起电话一看,居然是消化科万主任。
大晚上的,万主任找自己有什么事。
顾风疑惑的接通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