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第二阶段实验开启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散会后。

手术团队在顾风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动物实验。

哺乳动物运动通路不仅包括经典的锥体系统,同时还存在网状结构-脊髓固有神经元通路系统。

这个通路起源于脑干,在脑干和脊髓内部下降,贯穿整个脊髓的神经元网络。

这些脊髓固有神经元有独特的连接方式,它们通过短纤维连接。

如果意外出现断裂后,能够迅速再生的同时还能够重新建立连接。

这个通路在正常生物体内因锥体系统存在而受到功能性抑制。

但是当生物体的锥体束受到损坏的时候。

网状结构-脊髓固有神经元通路依然可以维持原生物体的一些基本运动。

比如日常的站立、行走,以及协调身体和四肢运动等等。

残存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另外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能够终止尾损伤。

并且增加与运动神经元的触头数量。

而且还能够增强网状结构-脊髓固有神经元对于控制运动的功能性作用。

进一步形成皮质-网状结构-脊髓固有的神经元通路。

在这些的基础上,进而建立了一条连接脊髓断端。

这个连接,就相当于传导运动信号的高速公路,为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可能。

基于这个理论,顾风诞生了一种脊髓融合构想。

首先自然是要离断脊椎时尽量减少对脊髓的损害。

这方面不需要太多的担心。

顾风的操作技术能够使切面尽可能减少对脊髓的伤害。

其次就是需要一种手段来粘合促进神经生成。

顾风预计采用的是粘合剂PEG,辅之以电刺激,这样大概率能够促进神经细胞融合。

同时,在顾风的预期中。

在对接少部分神经,恢复实验体的外周功能后,其余神经的错配可以在康复过程中矫正。

低温保存技术则是非常的成熟了。

比如长时间的断肢再植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