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亥日,天子亲耕于先农坛,行三推礼,以勉农事,祈丰收。

礼毕,姜影深站在观耕台上,颇为得意的看着下面正耕种的百官。

登基十三年,他自问并未出过什么大差错,虽不能与秦皇汉武比肩,倒也算是一代明君,他也不由得有了新的想法。

封禅泰山。

天子之意,百官中自是有能察觉出的,所以在先农礼后的第一个大朝会,便有官员提议。

“‘王者受命,必升封泰山。何?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如今我大齐百姓安乐,兵强马壮,臣以为正是皇上封禅泰山的好时机。”

姜影深眉心一动,状似无意的扫过下面站着的众臣们。

“先帝勤勉政事二十余年,尚未往泰山封禅,朕自以为不如先帝,封禅一事还是再议吧。”

姜影深虽是这么说,可一些心思灵透的大臣却是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

“臣以为若是因为先帝的缘故,皇上则更应该去泰山封禅。先帝扶大齐于将倾,皇上立大齐之肱骨,如此功绩,怎能不昭告上苍呢?”

有人先一步提出,其余的人也都看出姜影深的意思,纷纷出列行礼。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大半官员都站了出来,姜影深的目光轻扫了剩下未出列的官员一眼,朝商陆使了个眼色。

接下来的三日里,这些官员被贬官的贬官,归乡的归乡。

众大臣自是明白姜影深的意思,言语也越发恳切,大有姜影深不去封禅泰山,自己就不饮不食的架势。

如此三次,姜影深这才允了,着人开始筹办封禅之事。

……

三月三,上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