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清风徐来,竹影婆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湖面的波纹在微风中荡漾,偶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留下一阵涟漪。谢府的游宴已然进入高潮,宾客们的谈笑声渐渐低了下来,目光齐聚在庭院中央的书案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众人沉浸于琴音的余韵时,一道低沉而清晰的声音从庭院外传来:“谢小姐的琴艺果然名不虚传,萧公子的琴音亦自有风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青年缓步走来。他身着深蓝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嵌玉革带,衣袍上绣着隐约可见的山水纹饰,显得低调而不失贵气。他的发髻高高束起,簪着一支素银簪,眉宇间透着沉稳与从容。步履间不急不缓,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度。
“是萧衍公子。”有人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敬畏。
萧衍走到庭院中央,目光平静地扫过谢斯南与萧锋,随后缓缓开口:“谢小姐的琴音清远悠扬,似有高山流水之意。萧公子的琴艺则多了几分少年意气,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健,话语中既有对谢斯南的赞美,又对萧锋有所肯定,显得不卑不亢。
谢斯南微微低头,语气从容:“公子谬赞了,斯南不过略通琴艺,怎敢当此夸奖。”
她的态度依然谦逊有礼,既不显得疏远,也未流露出过多的亲近。
萧锋见状,笑着说道:“谢小姐何必过谦?若非琴艺高妙,又怎能令在座诸位折服?”
幼宁站在一旁,目光在三人之间来回打量,心中暗暗感叹:这两位公子的言辞看似平和,实则暗藏锋芒,似乎都在试探小姐的态度。
萧衍的目光微微一转,落在庭院中央的书案上。他缓缓开口,语调平稳却不失威仪:“谢小姐琴艺卓绝,令人心折。想必对诗书亦有独到见解。不知小姐以为,书法之道与文学之美,何者更为重要?”
他的声音虽不高,却如同击石之音,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众人闻言,纷纷侧耳倾听,连不远处低声交谈的几位士子也停下了话语,目光投向谢斯南。
谢斯南坐在一旁,神色从容,眼神微微一转,似是在思索。片刻后,她抬眸看向萧衍,语气清雅而坚定:“书法贵在笔随心动,心意通达;文学则在情景交融,意境悠远。二者皆为心灵之表达,实难分高下。”
她的声音如潺潺溪流,虽不高昂,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庭院中安静了片刻,随后响起几声低低的赞叹。
“谢小姐果然见解深刻。”萧衍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抹欣赏,语气中多了几分试探,“既如此,不若以书法为题,即兴赐教?”
谢斯南闻言,微微一笑,起身行礼:“公子有命,斯南不敢推辞,但请公子先来?”
萧衍也不推辞:“在下从命。”
萧衍走到书案前,取过毛笔,轻轻蘸墨。他的动作沉稳而有章法,提笔落墨时,写下“山高水长”四字。只见字迹遒劲有力,笔锋间透着厚重与深沉,仿佛山岳巍峨,江水绵延。每一笔都如刀刻般分明,带着不可撼动的气势。墨迹初落时,浓淡相宜,转折间隐隐透出一种大气磅礴的韵律。
庭院中的宾客纷纷点头赞叹,低声议论。
“萧衍公子的字果然不凡,笔力雄浑,气势如虹。”一位年长士子捋须感慨,目光中满是钦佩。
“是啊,这‘山高水长’四字,既有山岳之厚重,又有江河之绵延,正是萧衍公子性情的写照。”另一位士子附和道。
“这字不仅有气势,更透出一股沉稳内敛的风骨,实在难得。”一旁的年轻士子忍不住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