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放心吧!我们会的。”
“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
“我们会加倍努力。”
·····
江春生压压双手,制止了三人的表态,他要的不是这些,于是继续说道:“做生意,重在商业模式。搞开发,建造几栋乃至几十栋楼都很容易,关键是能不能把变成了房子的钱再变回来。
我们北极星的房子能不能卖出去,不在房子本身,而在于我们能不能盘活现有资源,借力使力,同时贴近客户打造让人无法拒绝的方案。使它真正成为我们和广大客户之间共同的希望之星、未来之星!”
江春生似乎感觉有点累了,停下了叙说,双手肘撑在桌上,手指交叉托住了下巴,微微闭上双眼,仿佛一下陷入了冥想。
陈恒尧停下手中的笔,看到了江春生似乎在闭目养神,不敢打扰,瞟了一眼还在不停书写的杜旭峰和赵健,仿佛想起了什么,迅速在笔记本上书写起来。
不到十个呼吸,江春生猛然睁开眼,端起保温杯,喝了几口茶水,他的眼光似乎因为刚刚的闭目变得明亮了不少,眼光从陈恒尧与杜旭峰中间穿过,直视已停笔抬头的赵健。
“赵总:你知道现在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吗?”江春生带着些许考究但更多是共同探索的意味道。
“――是钱!有了钱才能买房子。”赵健还算是明白人,知道江春生所问的话题,并不是在国家大事的层面,而是基于本公司项目的诉求。
“你还算是明白人!在宁城,准一线城市,住宅还是有很大市场的,特别是外来人员这部分客群,只是限购政策断了他们的银行按揭支撑,也断了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链接。这个链接就是钱--就是融资渠道。”江春生引导着赵健的思维方向。
“你必须跳出原来的“产品--管理--营销”圈,站到更高的层面,围绕“模式--融资--渠道”去思考,客户贷款难,我们融资难,我们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江春生忽然豁然开朗。
“我们可以借钱给老百姓来买我们的房子,并且是全款买。”江春生心里一种顿悟之感油然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借钱给客户???”陈恒尧、杜旭峰、赵健三人,不约而同的发出了惊讶的声音。陈恒尧更是忍不住小声嘀咕道:公司都在等米下锅呢。
三人谁也不知道江春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江春生扫视了陈恒尧与杜旭峰一眼,没有理睬他们,紧盯着赵健道:“公司现在为什么要融资啊?”
“还贷款,掉头!确保公司后续的正常运营。”赵健不假思索的回答。
“公司贷款来到钱都干什么啦?”江春生接着问道。
“建房子。”赵健继续简短的回答。
“我们把钱用来盖了房子,钱变成了不动产,而这不动产,在我们手上,只能算商品,等我们把作为商品的房子卖掉,不动产又变成钱回来了,并且是带着较大甚至很大的利润回来的,对不对?”江春生继续深入道。
“是的。”赵健似乎有些明白了
“而客户呢?是要把钱变成房子,但他们只有支付首付的能力。怎么办?”江春生反问道,他要看看赵健还适不适合现在的岗位。思路已经上线了,赵健如果还绕不过来,他不介意换人,因为这个模式一但形成实施方案,必将象十几年前他在锦绣湾项目推出的“体验建房快乐、见证家的成长”活动一样,全国首创,全城轰动。
“我们可以把房子借给客户,然后让客户分期还钱给我们,反正房子是不动产,跑不掉,交付后,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现金流回笼,本质上我们既是开发商,又是帮客户托底做按揭的融资单位。挣客户两次钱,他们还心甘情愿。一箭双雕!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赵健激动的脸也一下子红润起来。
“高啊!!!”
“绝妙的一局棋”
陈恒尧和杜旭峰也一下反应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