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回去给我的小乌龟喂吃的去,等一会再来。——记住!你今天欠我一顿早餐。”王雪燕小声对江春生嘀咕完,又提高声音向黄新华道了一个别,就往里面左侧一排平房的后面去了。
江春生陪在黄新华旁边一起看墙上的内容。
黄新华看的很认真,他看见了江春生创作的《为劳动者而讴歌》,也读完了王雪燕创作的《青年节颂》,很震惊,竟然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两个人的文采都是这般好。
他没有过多的赞扬,只说了一句他认为十分现实的话:“这两篇诗词和散文。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没有一个能写的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春生!下面就看我怎么给你们锦上添花了。”黄新华自信的开始拿起画笔调色。
在类似于黑板报、墙报、广告栏上绘制东西,像这种“粗活”,他干了很多,已经很有经验,在标题、结尾、空白处做做文章,就能表现出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黄新华站在桌上,先是凝视着手中的画笔,微微低下头,沉默不语,随即抬头挺胸,随着他手中画笔的不断摆动,在行云流水中,一条条彩色的线条由淡转浓,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栩栩如生……
从他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笔走如飞的样子,江春生感觉到了眼前的黄新华有着很深的绘画功底,每一篇稿件上添什么彩,整体如何呼应,黄新华早已了然于胸。
中间有两次,黄新华手握着画笔,透过门廊望着远方的天空,先是凝思片刻,忽然收回目光,像是又得到了什么灵感:接着神情专注地在墙上描描点点,挥毫泼彩,仿佛每一笔都倾注着热情。
黄新华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深受感动。这就是良友啊!
王雪燕过来了。她看见被黄新华绘制的焕然一新的宣传栏,顿时惊住了。
她多次组织出墙报,搞宣传栏,也看过不少各级组织和部门出的墙报、宣传栏,眼前的这个,给她的震撼最大。这与上面的内容无关,而是整个版面的布局、色彩、装饰点缀等所展示出来效果和美感,让人耳目一新,仿佛有一股内在的激情在向外界发散。
王雪燕柔情似水的看着江春生喃喃的道“你这朋友好厉害。”
全部画完了,黄新华跳下桌子退到背后的墙边,整体观察了一会,又上前爬上桌子,加了几笔,然后又跳下,退后看看,反复两次满意了。冲着江春生和王雪燕道:“好了!你们看看这样行吗?”
“非常完美!”江春生赞道。
“太好了!”王雪燕表示非常满意。
黄新华开始收拾东西。
江春生看看时间,十一点二十分,到吃饭点了。于是,江春生客气的邀请黄新华一起去街上找个饭店吃顿便饭,但被黄新华客气的拒绝了,他表示回去吃食堂就好。王雪燕也客气的挽留,但黄新华执意要走,并邀请有空和江春生一起去他那里玩。王雪燕居然答应了。
黄新华冲江春生笑笑,做了一个鬼脸,骑上自行车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四张简易桌子需要还回小会议室,王雪燕要帮忙抬,但江春生坚持一个人扛,王雪燕一个人却干不了,只能搬走凳子,并且凳子还只有两个,她一趟就搬完了。结果就是她眼睁睁地看着江春生一人来回跑了四趟。
收拾好现场,王雪燕关心地问江春生:“你下午有什么安排吗?”
“没有什么具体安排,打算在宿舍看看书。你呢?”
“区团委那边今天也在贴专栏,前两天,我从我们这些稿件中选了三篇给他们,我打算下午过去看看。你要不要一起?”王雪燕道。
“我就不去了!”
“也好!你就多在宿舍休息休息吧!”
临分手时,王雪燕突然又叫住他:“——江春生!我忙完了会找你有事。”说完,她头也不回的就快步朝院子里面走去。
星期天食堂没有饭吃,镇上的饭店也很少,卖早餐的店都已收市。江春生走进十字路口西北角上的一家小饭店,店里除了一个中年男人外,再也没有了其他人。中年男人应该是老板,江春生要了一碗肉丝面,他就开始忙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肚子有些饿的原因,江春生觉得面条的味道还不错,他不仅吃完了面,而且把汤也差不多喝干了。中年男人看见这种结果,十分的得意,一再吹嘘他家的面条是全镇上最好吃的,早上在门口路边卖菜的农民都吃他家的面条。
江春生不想听他啰嗦,付完钱就走人。
回到宿舍,江春生和衣躺在床上,从枕头边拿出昨晚王雪燕带给他的三本书继续看了起来。昨晚他只看了一本。
江春生现在已经弄明白了,王雪燕说要给他当介绍人,其实就是当入团介绍人。以前他以为只有入党才需要有介绍人,现在才明白入团也是需要介绍人的,并且还是要两个。组织原则还真是严格。
剩下的两本书,他很快就读完了,对于共青团组织,他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让王雪燕做自己的介绍人,申请加了团组织,他感觉挺好。
江春生突然想到楼顶去看看风景,在这里都住了有十天啦,楼顶平台他来从来没有去过,还是很小的时候和两个玩伴跑上去过一次,但很快就被人赶下来了。
江春生来到了楼顶。
楼顶上,除了边上高出来的一个楼梯间以外,就是一个大平台,周围有一圈一米来高的女儿墙。平台上很干净,除了有几片枯黄的梧桐树叶,其它什么杂物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