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下午两点的时候,贺家垸蓄洪区的水位才和大堤外漳水河的水位差不多一样高。原本看上去很高大的漳水河大堤,此刻却像是一个小堤梗一般,只有四五米宽,矮塌塌地趴在一片汪洋之中。这条蜿蜒曲折、连绵数公里的堤上,驻扎着将近一千户从贺家垸内转移上来的村民。他们在堤上安营扎寨,蜗居在一个一个自家搭建的各式各样的小帐篷里。堤上除了临时驻扎着男女老少外,还有少量的水牛,鸡鸭、土狗,个别家庭还有小型拖拉机也停在堤面上。
这条蜿蜒曲折的“堤梗”,犹如一条巨龙般横亘在这片大地的水中央上,它的两侧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南侧是波涛汹涌、滚滚东流的漳水河洪水,河水奔腾咆哮,如同一群狂野不羁的骏马,带着无尽的力量和激情,向着东方疾驰而去。
而北侧则是一片宁静的贺家垸蓄洪区,这里的水面十分平静,宛如一面巨大的古铜镜,在水面上,静静地漂浮着大量杂物、草堆、围满杂草的树冠,这些杂物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遗物,默默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故事。此外,还有零星的几个半截房屋,它们孤零零地矗立在水中,仿佛是被洪水吞噬后的遗迹,让人不禁想起昨天还生活在这里的村民。
这些半截房屋见证着洪水的凶猛和无情,也让江春生等所有工作组的人员,感受着贺家垸近千户村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和淳朴善良的品质。
南北两边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侧的漳水河洪水汹涌澎湃,展现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而北侧的贺家垸蓄洪区,则在宁静中蕴含着无情。因为在它那看似宁静的水下,是近千户农民的家园和辛勤耕耘的庄稼。
而中间的“堤梗”,仿佛是一道隔离带,上面活跃的大量的受灾村民,断断续续的还有多处炊烟在堤上升起,显示出顽强的生机。
“嘟~嘟~嘟~”下游传来了响亮的汽笛声。这声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划破了寂静的空气。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上空回荡
“船来了!船来了!”堤上的孩子们开始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兴奋地跳着、叫着,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些孩子已经在这里等待了很久,他们期待着抗洪救灾船只带来的食物和物资。
江春生听到汽笛声后,缓缓抬起头,目光投向东边远处漳水河上高高立起的船舶桅杆。那高耸的桅杆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希望的方向。看着那艘渐渐靠近的船只,江春生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他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宜军,只见他也正注视着那艘船,眼中闪烁着同样的期盼。接着,江春生又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正在与两名区里的干部交谈的杜副主任。杜副主任神情严肃,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未来的信心。
“总算送吃的来了吧!”江春生仿佛是自言自语般说道。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食物到来的渴望,更反映出大家对生活恢复正常的期待。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每一份食物都显得如此珍贵,它们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带给人们希望和勇气的力量源泉。
他们从昨天中午为止,直到现在,整整一天一夜时间,还没有吃任何东西,仅仅只是在朱组长家的帐篷里。喝了一点用静置后的洪水,在简易的地锅稻草灶上烧出的开水。
“小江!走吧!船应该会停在早上燃烧草堆的地方。我们过去领点吃的来。再不吃东西就撑不住了。”王宜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