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空晴转多云。
早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给治江的小街道和田野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在治江路边的菜市场上,聚集的人最多,忙碌的人们穿梭着,地摊上摆满了各种鲜活的水产品,还有少量的新鲜蔬菜和过冬的存菜等。卖菜的老农们一边大声吆喝着,一边熟练地称重、找零,忙的不亦乐乎。
江春生骑着自行车,身后带着王雪燕,穿行在街道上。
他们要去位于镇子西边的收购门市部门口,在那里与杨登科汇合,然后一起去铸造厂。
昨晚在王雪燕的宿舍,她告诉江春生,在他带杨登科与李厂长见面后,大家一起得去杨登科家里玩一天,王宜军一家三口也去。——这是半个月前就定好的。所以,今天王雪燕毫不避嫌的和江春生一起来到了街上。按照王雪燕给江春生的解释,只要有说法,她就不介意和江春生一起出双入对,只要堵住了她二叔的嘴就行。
去收购门市部需要穿过路边菜市场。江春生看看时间还早,他兴致勃勃的向王雪燕提议,一起去看看水产品。
江春生进菜市场,特别是农村的集市,他最喜欢看的就是水产品摊,在这里,可以看见农民们从田、沟、塘里抓来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水货,特别有意思。但今天他提出来看看,并不是单纯的看,而是想买一点王雪燕爱吃的鲜活的鱼类,拿到杨登科家里去烧,大家也都分享分享。
王雪燕欣然答应。
江春生在路边的空处锁好自行车,与王雪燕走近一长条水产品地摊。江春生一眼看见前面好几个男女好奇的围着一个大木盆在看什么。江春生碰了一下王雪燕:“我们也去看看”。
两人凑过去一看,只见木盆里趴着一只巨大的甲鱼,少说也有三十斤,甲壳乌黑发亮,看起来颇有年头了。周围人都在啧啧称奇,讨论着这只甲鱼得长多少年才能这么大。
江春生心想这要是买回去炖汤肯定很补,刚想问价格,旁边一个老者却劝道:“小伙子,这种老甲鱼灵性很足的,吃不得,还是放归自然比较好。”江春生听了有些犹豫。
这时,摊主却不屑地说:“大爷,您可别迷信了,这就是普通甲鱼,只不过长得大些而已。吃了可是大补呢。”
王雪燕拉了拉江春生的衣角,轻声说:“我觉得老人家说得有道理,这种大家伙不能吃,咱们换条鱼吧。”
江春生点点头,他知道王雪燕爱吃身上少刺的黄骨鱼、鳜鱼还有黑鱼之类。于是两人就在其他摊位上开始挑选,总算找到了一条鲜活的大黑鱼,足有五斤。就在江春生刚刚付完钱时,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大妈的菜篮子,蔬菜撒了一地。周围的几个人都围了上去。
江春生见状,急忙把鱼递给王雪燕,然后跑过去帮忙捡菜。王雪燕看着江春生热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等江春生帮忙捡完菜,王雪燕提出走吧,但江春生说还要买一样她爱吃的东西。
“你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了,我再买两个甲鱼给你补补。大的不敢出吃买小的。”说罢,江春生又开始在一长条地摊前搜寻。
“哎~对了,雪燕,送给你的两个小乌龟现在怎么样了。”江春生看见眼前摊位的小盆里面有一只大乌龟,立刻又让他想起那两只小乌龟了。
王雪燕笑了笑说:“它们挺好的,整天慢悠悠地爬来爬去,特别可爱。昨天又刚刚给它们喂瘦肉吃了,春1没有春2会吃。”
“把春2的名字改成雪儿怎么样?”江春生说完笑了起来。
“刻在背上的字越长越深了,改不了啦。嘻嘻!就这名字挺好的。”王雪燕笑着拒绝。
正说着,江春生看到了几只小甲鱼在角落的水盆里。江春生上前挑了两只最大的,卖甲鱼的老大伯用蛇皮袋把甲鱼装好,过秤一称,吙,也不小了,两个足有四斤多。刚才是看了那个大家伙,才感觉眼前的小。
两人开开心心的转身离开水产地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