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征北回到馆驿,心中虽因楚王未当场拒绝而稍有宽慰,但等待的煎熬却如影随形。他深知楚国的决策将如巨石投入湖面,在天下局势的波澜中激起千层浪,关乎蜀地起义军的成败,更关乎对抗神秘力量的大局。
馆驿内,狭小的房间里,明征北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复盘与楚王及群臣的对话。他思索着楚国可能的顾虑,试图找出进一步说服楚王的方法。“楚国对蜀地的利益虽心动,但忌惮卷入纷争,我该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呢?” 明征北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此时,他刻意隐藏的皇族身份,成为他手中一张未打出的关键底牌,在这局势不明的时刻,他更需谨慎行事。
与此同时,在楚国朝堂,楚王坐在龙椅上,目光凝视着远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楚国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与明征北合作与否,将对楚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一旁的三殿下也在思考着,他对明征北的计划有一定的认可,但也明白父王的谨慎并非毫无道理。
“父王,儿臣认为明征北所言并非全无道理。蜀地资源丰富,若楚国能借此机会拓展势力,于楚国的经济和战略布局都大有裨益。” 三殿下率先打破沉默。
楚王微微点头,说道:“我亦知蜀地之利,然而,这背后的风险不可小觑。若贸然卷入蜀地纷争,而那神秘力量又在暗中作祟,楚国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大王,老臣以为,可先派人暗中调查明征北所言是否属实,了解蜀地局势以及秦国、赵国与他合作的真实情况。待掌握确凿信息后,再做定夺也不迟。”
楚王听后,眼前一亮,说道:“此计甚妙。即刻派得力之人前往蜀地、秦国和赵国,务必查清真相。”
而在馆驿中,明征北似乎察觉到了楚国的谨慎。他决定主动出击,让楚国看到自己的诚意与实力。明征北唤来亲信,低声吩咐道:“你即刻返回蜀地,告知中年男子和黑衣首领,让他们加快起义军的训练与部署,同时收集蜀地腐败势力的最新情报。另外,务必让秦国和赵国的联络人加紧沟通,确保他们的支持能够及时到位。记住,绝不能提及我的皇族身份,一切行动要更加谨慎。”
亲信领命而去,明征北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他深知,楚国的观望期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若能在此期间展现出足够的实力与诚意,或许能坚定楚王合作的决心。而他未暴露的皇族身份,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在等待楚国消息的日子里,明征北并未闲着。他利用这段时间,与楚国的一些官员和名士进行接触。他深知,在楚国朝堂,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若能争取到更多官员的支持,无疑会增加楚王合作的可能性。
明征北拜访了楚国的一位知名学者,此人在楚国朝堂颇具影响力,许多官员都对他的学识和见解钦佩有加。明征北与学者谈论天下局势,从神秘力量的威胁到各国的兴衰,他的言辞恳切,见解独到,让学者对他的看法逐渐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