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锅锅,宋锅锅,你们在干啥呢?我也要帮忙!”
苏颋看着贞小兕,又好气又好笑:
“你这小家伙,别在这儿捣乱,这事儿可严肃着呢!”
贞小兕一听,不乐意了,小嘴一撅:“我才不捣乱呢,我有大用处!”
后来,小兕就真的跑到民间,到处打听事儿,一会儿翻翻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
果然,贞小兕在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里发现了很多秘密,搜集了一些重要的证据,能证明那些被冤枉的人是清白的。
苏颋和宋璟一看,都惊呆了,没想到这小家伙还真帮上了大忙。
后来,苏颋的仕途一路高升,先后担任过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这些官职,又升任工部侍郎,还袭封了许国公。
宋璟看着苏颋,满脸欣慰:“苏老弟,你可真行啊!”
贞小兕也在一旁跳着说:“那可不,苏锅锅可厉害了,我也有功劳呢!”
苏颋笑着摸摸贞小兕的头:“对,多亏了这个小机灵鬼!”
到了开元四年,也就是 716 年,好家伙,苏珽当上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了宰相!
到了开元八年,720 年的时候,苏颋罢相了,改任检校礼部尚书、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苏颋这一生,那可真是轰轰烈烈,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儿。
只可惜,命运不济呐,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 727 年,苏颋就病逝了,年仅五十八岁。
想他在洛阳任职的时候,没少为老百姓谋福利,那些事儿,百姓们都记在心里,念着他的好呢。
贞小兕亲眼瞧见,洛阳的百姓因为思念他,大伙凑钱请了手艺精湛的工匠,依照苏颋的模样,在龙门山雕了一尊等身的观世音石像。
您瞧瞧,这百姓心里有他,才会这么做。平日里,贞小兕总在各种稀奇古怪的地方出没,也因此结识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像苏颋这般的,那可是盛唐之交的大文士,和宰相燕国公张说齐名,被人称作 “燕许大手笔”,那文采,那才华,可真是让人钦佩不已。
要说苏颋的厉害之处,那可多了去了。
就拿唐隆政变那会儿来说吧,当时苏颋负责起草诏书。
这老兄往那儿一站,就跟开了闸的水龙头似的,话匣子一打开,根本收不住。
他语速快得像机关枪,嘴里不停地往外蹦词儿,直接指挥着书吏在那儿刷刷地写。那嘴皮子利索得,遣词造句又特别地道,书吏们可就遭了殃咯。
您瞧,书吏们累得满头大汗,手腕子都快抬不起来了,好几次都忍不住哀求:
“苏大爷,您行行好,能不能说慢点儿呀?我们这手腕子都快折了,再这么下去,非得累趴下不可!”
宰相李峤在一旁看着这场景,也不禁感叹:“苏舍人这脑子转得,跟喷泉似的,又快又有劲儿,我可比不上啊!”
就在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颋的衣兜里冷不丁冒出个小脑袋,原来是人参娃娃贞小兕。
贞小兕奶声奶气地说道:“苏大哥,您可太厉害了,不过我能让您更厉害!”
说着,贞小兕小手轻轻一挥,一股神奇的力量就注入了苏颋的体内。
好家伙,这一下,苏颋说得更麻溜了,那语速,简直快赶上火箭了。书吏们这下彻底没辙了,哭爹喊娘:“哎呀妈呀,这可咋办呀?真要把我们累死咯,这不是要了我们的老命嘛!”
谁能料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人参娃娃贞小兕,在那些个关键时刻,总能闹出些意想不到的大动静来。
您瞧,这可不就应了那句老话,世事难料,保不齐啥时候就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开元刚起头那阵儿,苏颋和李乂在朝中担任中书侍郎,主要干的就是起草文诰这类笔墨活儿。
有一回,唐玄宗找苏颋闲聊,说道:“武则天那时候有李峤、苏味道,世人都称‘苏李’,那可是当时最有本事的大文人。如今我有你和李乂,论才学、论能耐,你们也一点儿不比他们逊色!”
苏颋正打算谢恩呢,谁知道,怀里冷不丁嗷一嗓子蹦出个贞小兕,直接跳到唐玄宗跟前,脆生生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上,苏哥哥可厉害啦,不光文采好得没话说,还能跟我一道去找千年人参,吃了指定能变得更机灵、更聪慧!”
唐玄宗一听,眼睛瞪得老大,跟铜铃似的,直放光,忙问道:
“真有这事儿?你可别哄朕!” 苏颋一脸无奈,赶忙把贞小兕拉回来,赔着笑说:“皇上,这小家伙就是瞎闹呢,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可唐玄宗反倒来了兴致,一拍桌子说:
“朕不管,你俩要是真找着那千年人参,朕必定重重有赏,保准给你们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得嘞,苏颋这下可摊上事儿了,本是好好地被皇上夸赞一番,结果倒好,还得满世界去找那不知影的千年人参,这不是让人头疼嘛。
再讲讲贞小兕和宋璟这档子事儿。
宋璟和苏颋一同当宰相的时候,俩人关系铁得没话说,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苏颋但凡遇到事儿,总是让着宋璟,宋璟提的意见,他也都是全力支持,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宋璟常常跟旁人念叨:“我和苏氏父子,前后都在一块儿当宰相。苏仆射(苏瑰)那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厚道人,是国家的好帮手。不过要说对朝政提建议,还有处理政务时的那股子机灵劲儿,苏颋可比他爹还更胜一筹呢!”
这话传到贞小兕耳朵里,小家伙可不乐意了,嗷的一嗓子就跑去跟宋璟理论:
“宋大人,您可不能光夸苏哥哥,我也能出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