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省政府召开了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顾晨知道,这一次,他的方案将决定改革的成败。
会议现场,省政府的大部分高层领导齐聚一堂。顾晨站在发言台上,准备阐述自己对下一阶段改革的看法。
“各位领导,今天我们面对的改革任务,依旧是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和高效分配。”顾晨开门见山,声音坚定而有力。
他继续说道:“经过前期的试点和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已有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问题,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抗拒情绪,已经影响到改革的正常推进。因此,下一步的改革,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化地调整步骤,确保改革能够在不削弱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前提下,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与公平性。”
这番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许多地方领导纷纷低头交头接耳,显然顾晨提到的地方财政自主性问题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神经。
省长杜永年则坐在主位上,脸色不变,目光深沉。
顾晨没有急于继续讲话,而是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改革方案。“我建议,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财政资金分级管理’模式,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设定不同级别的资金分配标准。同时,我们将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考核’机制,并与地方领导的任职评定挂钩。这一方案的核心,是通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财政管理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他顿了顿,语气略微加重:“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机制,确保社会各界能够参与监督,做到‘阳光财政’。”
这番话,让在场的一些地方领导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对于他们来说,地方财政的自主性意味着对地方政权的掌控,顾晨提到的“财政绩效考核”机制,无疑是在对他们的权力进行制约。
“顾厅长,您的方案虽好,但我们不能忽视地方财政的特殊性。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各异,这样的绩效考核是否过于僵化?”一位地市级领导忍不住提出了异议。
顾晨淡定回应:“我并不认为这是僵化的考核,而是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设定灵活的评估标准。重点不是看地方政府的‘总收入’,而是看其在资金使用上的效率与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小主,
他的这一回应,再次引起了在场领导们的讨论和争议。尽管顾晨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地方事务,仍然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