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部的压力
随着调查的深入,外部的压力也愈加明显。地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尤其是那些经济本就困难的地区,他们早已无法忍受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许多地方领导开始联合起来,频频向省委和省政府提出抗议,指责改革政策对地方经济的打击过大,提出改革速度过快、资金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要求对改革进行调整或推迟。
顾晨知道,改革已经触动了地方政府的根本利益,而这些地方势力所形成的联动效应,势必给改革带来极大的阻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通过与省委领导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一天,顾晨再次与赵鸿儒见面,讨论当前改革的进展情况。
“赵书记,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但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地方政府的反弹也越来越严重。”顾晨直言不讳,“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期内稳定住局面,恐怕改革会陷入困境。”
赵鸿儒听后,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开口道:“顾晨,我理解你的困境,但改革的节奏确实需要一些调整。你现在的处境不止是地方政府的反对,还有部分利益集团的反扑,甚至是一些不安定的社会因素,我们必须慎重。”
顾晨微微皱眉,他明白赵鸿儒说得对。改革的推进,确实触动了很多利益团体的敏感神经,这些人背后的力量复杂而强大,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局面失控。可他也清楚,停下脚步的代价可能比前进更为巨大。
“赵书记,我明白您担心的是什么,”顾晨沉思片刻后说,“但我们不能因此放慢改革的步伐,地方政府的不满,恰恰暴露出改革的必要性。如果我们放弃了这次机会,未来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赵鸿儒深深看了顾晨一眼,沉默片刻后道:“顾晨,我知道你是想把改革进行到底,但要记住,改革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调整,更是各方利益的博弈。你要学会掌握节奏,避免一味激进带来的不利后果。”
顾晨点了点头,心中却已经有了打算。他知道,改革必须继续推进,但同时,他也要在这场博弈中更加精准地掌握局势,既要坚定信念,又要灵活应对。
---
自身的孤立